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國傳統的錢莊,轉向近代商業銀行的蛻變速度,正在悄悄的加快。
其實,中國的錢莊就是銀行的前身,錢莊在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在近代中國,錢莊的組織可分兩大類,按其業務性質和信用能力,分爲匯劃莊和一般錢莊。匯劃莊稱大同行即大錢莊,他們的票據收解,可以互相抵解匯劃。這種匯劃莊勢力大,有左右市面的實力。一般錢莊稱小同行或未入園錢莊,其中又分元、亨、利、貞四個等級。元字錢莊又稱挑打錢莊,即挑擔錢莊的,因從前運送制錢用人挑送,故名。亨字莊叫“關門挑打”,它每天的收解均託匯劃莊或元字莊代辦。利字莊又叫拆兌錢莊,不做存放款,只營躉批兌換貨幣及買賣金銀,也做量兌。貞字莊最小,即煙兌店,又名現兌錢莊、門市錢莊、煙紙錢莊,專做另兌生意併兼賣煙紙日用雜貨。
錢莊因投資者和經理的籍貫不同,形成錢莊中地區性幫別,上海有紹興幫、寧波幫、蘇州(洞庭山)幫、松江幫、浙江南潯幫、鎮揚幫、安徽幫及本幫(上海幫)等九個幫別。其中紹興幫和寧波幫勢力最大。尤其是紹興幫,當北方票號盛行時,其力量能阻止北方票號勢力越過長江。
民國時期,錢莊的首要業務便是發行兌換券性質的“莊票”。
莊票是錢莊按存戶寄存錢銀填發的存款收據,不記名,認票不認人,可在市面上流通。後來演變爲印發固定形式的票據,隨時填寫金額加蓋印章。最後由錢莊印成一定金額具備各種覈對條件的錢票或銀票,統稱莊票,可在各地通用。中國錢莊的莊票信用卓著,在市面流通,如同現金,爲中外貿易雙方所認可,被外商稱作“在貿易中非常有價值的中國金融文件”,其作用已經和紙幣相當了。
除了經營發行莊票業務,中國的錢莊還經營“洋厘”和“銀拆”。這是錢莊銀號的兩個獨特經營方式,作爲操縱金融行市的手段,對錢莊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所謂洋厘者,即“洋鈿行情”也,即以銀兩表示的銀元市價。俗稱銀元爲洋錢或洋鈿,清末民國時銀元一枚合庫平銀七錢二分或漕平銀七錢三分,以此爲市價基礎,隨行市漲落至厘位止,故名“洋厘”或“厘價”。而以銀兩爲計算標準拆借的利率叫“銀拆”,以銀元計算的叫“洋拆”。中國錢業中有時統稱爲銀拆或拆息。這是錢莊同業之間相互拆借的利率,由錢莊同業公會(或錢行、錢業公會)操縱。
中國的錢莊經營的業務還有存放匯、貼現、兌換及其他信用業務。錢莊多吸收商人存款,並代收票據;政府公款也有一部分存入銀號,均爲往來存款。所經營放款由信用放款、抵押放款、短期拆息等;放款對象主要是商號,每年給出口各行業大量貨款,對當時剛剛興起的中國民族工商業發展起了積極推動作用。
錢莊還經營生金銀買賣,鑑定金銀、銀元和各種金屬貨幣的成色、重量和真假,並覈定其價格。有些資本雄厚的錢莊還附設或控制銀爐、銀樓和金店,鑄造和買賣金銀器飾。錢莊不僅利用其左右兌換的特殊地位,長期操縱銀兩銀元市價,還進行證券、公債、花紗布等等投機。
民國初期,錢莊匯劃業務迅速展開,深入內地。但多受口岸錢莊控制,如上海的錢莊就同武漢、廣州、寧波、紹興等地錢莊建立了業務聯絡網,有聯號、代理關係等,通過這些地區向內地滲透。口岸錢莊在外國銀行洋行操縱下,以資金支持內地錢莊,根據合約辦理匯劃,每年進出高達數千萬元,有力地控制了中國內地的金融,併爲外商對華收購傾銷原料商品充當買辦。上海的錢莊,多爲江浙財閥所把持,在上海金融界有很大勢力,對全國的金融市場有舉足輕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