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聽了將軍們的話,裕仁一時間沉吟不悟。
內閣大臣和將軍們的爭吵使他感到頭痛。他畢竟還年輕,經驗不足,從未經歷過政變這樣的大事。他的大臣們都是大正時代甚至明治時代的功臣,年高德劭,詭計多端,表面恭順,背地裏未必把他放在眼裏。父皇身染重疾,已經無力處理政事,身爲事實上的一國之君,如果連這些恃功自傲心懷鬼胎的羣臣都制服不了,怎麼做到大治天下呢?
“我認爲殿下應該體諒陸軍方面的心情,宣佈赦免那些忠於天皇的軍人的不敬行爲。”一位陸軍中將軍銜的親王站出來奏議道,他是衆所周知的“皇道派”支持者之一:“……剷除奸佞,效忠天皇是他們的天職,皇上和殿下能傷害陸軍的這種感情嗎?”
親王的話音剛落,一位陸軍中將便針鋒相對地反駁:“叛軍所爲已經有損神聖國體,爲全體陸軍將士所不容,殿下如果加以赦免,不是太寬大無邊了嗎?”
親王不甘示弱,立即反脣相譏:“陸軍方面‘下克上’,實屬不得已之舉,去年‘海參崴事變’的時候,陸軍不是也有過類似的舉動嗎?那時殿下並沒有追究將士們的越權責任啊!”
將軍毫不退讓:“怎麼可以把向故國滿洲宣戰和犯上作亂混爲一談呢?親王身爲陸軍中將,難道連什麼是對外宣戰和把槍口對準皇宮也分不清楚嗎?!”
兩個人面紅耳赤,怒目相向。皇宮裏一時間三足鼎立,各不相讓,氣氛十分緊張。
此時處在漩渦中心的“準天皇”裕仁反倒冷靜了下來。從感情上講,他對叛亂分子的作爲甚至抱有相當的讚賞心情。這批年輕軍官居然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兵諫,殺了首相和內閣大臣,他們一定已經做好了殺身成仁的精神準備。如果所有的日本國民,尤其是文武大臣都能這樣忠心耿耿爲皇室獻身,而不是各謀私利勾心鬥角,那麼日本統一亞洲“八肱一宇”的大業有什麼不能完成的呢?
不是裕仁不能容忍對自己和父親的不敬行爲,而是日本皇室的權威本身不容絲毫冒犯。誰要是犯了不敬之罪,誰就得賜死,而不管你的動機如何。關鍵問題在於,政變事件是個絕好的機會,他正好把那些壓得他喘不過氣來的元老重臣和功高蓋主的將軍們統統趕下臺去。
爲了這個目的,那些年輕的叛亂者就必須賜死,成爲獻上皇權祭壇的一羣犧牲品。日本天皇是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和日本歷屆天皇一樣,裕仁也是利益而非情感的動物,權力之爭從來都要以流血爲代價:要麼你支配國家,要麼被人支配,二者必居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