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以肯定的是,這樣的威脅是確實存在的。從1913年至1920年,美國的科學和工程學博士畢業人數每年以17%的速度在增長,這樣的數字還算可觀。但日本同期增長了19%,而中國的增幅則超過30%。幾乎可以肯定的是,中國現在培養的受過高等教育的科學家和工程師正在日益增多。”
“當然,數字不能說明全部問題。要創造真正有用的創新,光懂得大量知識是不夠的:還必須能夠創造性地將書中的智慧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在將聰明學生變成高產發明家方面,美國和歐洲的大學依然表現得是最好的。”
“以炙手可熱的中國年輕科學家王助博士爲例。他在中國長大,但選擇在英國和美國的大學讀書,雖然他畢業後回到了中國,但卻促成了中美航空事業的發展和交流。”
“美國是全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因爲美國擁有至關重要的大量聰明技術人才和財大氣粗的投資者,還有關鍵的一點,美國鼓勵這些人冒險追求下一個偉大創意的文化。他們可以下大賭注,因爲他們可以依靠可執行的健全法律保護真正的創新理念。”
“但如今,在北京,上海和廣州,也不缺乏聰明人才或有錢的投資者。在中國的許多地區,對冒險和知識產權的態度開始向有利於發明家的方向轉變。”
“當然,這些地區仍然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走在廣州的大型工業品市場,你會看到最新的產品,而且價格出乎意料的便宜。便宜是因爲它們都是通過模仿設計做出來的仿製品。”
“作爲一個經濟戰略,在主要競爭優勢爲廉價勞動力時,抄襲是行得通的。但如果你聰明,就可以在價值創造的階梯上跳過幾級。在整個中國,政界和商界領袖都在思考創建科技型經濟的類似捷徑。科技型經濟有兩個基本要素,一是有大量受過良好教育、充滿幹勁的發明家,二是有一套保證企業投資能夠獲得回報的專利制度。”
“在中國,這些要素正在形成。象傅晶博士已經成爲中國最優秀的發明家之一,就象是中國的愛迪生。僅一年時間,他所在的‘人和公司’就爲大約700項新發明申請了專利。傅晶博士發起並打贏了數十樁捍衛自己專利的官司,已經成爲一位中國的民間英雄。”
“中國政府明顯希望鼓勵出現更多這類系統性的發明。去年它發佈了一項爲期10年的國家戰略,其中設定的一個目標是到1931年時每年的專利申請量達到20萬件。中國1919年的專利申請量約爲7.5萬件。中國專利部門的規模將會擴大,效率將會提高,執法力度也會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