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資源只是一方面,”河合操大將點了點頭,說道,“更重要的,是技術。支那全面倒向美國,從美國得到了技術方面的支持,加上其全力發展,某些方面已然凌駕於日本之上,日本兩次徵支失敗,這技術上的原因也不可忽略。”
河合操大將話音剛落,窗外突然傳來了陣陣怪異的轟鳴聲,永田鐵山聽出了那是日本最新引進技術並生產的坦克的發動機的聲音,不由得和河合操大將一起,來到了窗前,向外望去。
窗外,一輛輛憨頭憨腦的坦克正緩緩駛過街道,而在它們的身旁,是一隊隊騎着高頭大馬佩着日本戰刀的近衛師團的騎兵。
此時此刻,佩着戰刀的騎兵和隆隆駛過的坦克,形成了一幅怪異的畫面,引來了大量的路人駐足觀看。
看着一輛輛塗着日本太陽旗徽號的坦克,永田鐵山的心裏多少感到了一絲欣慰。
日本總算有了整建制的坦克部隊了,雖然這一天來得多少有些晚。
雖然早在一戰爆發之前,日本就和英國建立了戰略同盟。而在一戰期間,日本雖然派出了海陸軍隊隨同英法軍隊作戰,但日本對參加歐洲的戰爭並不熱心,而是熱衷於當“觀察員”。在坦克誕生的第一刻起,日本的軍事觀察員就嗅到了坦克的所帶來的魅力,並將這種新奇武器的信息傳回日本。但早期坦克速度低、壽命短、火力弱和裝甲差等缺陷讓日軍高層覺得難以接受。加上坦克造價昂貴的關係,因而坦克在日本軍隊中並沒有受到重視。因而在一開始,日軍只試驗性的裝備少量從英國進口的坦克,同時又從歐洲各國購買幾款當時最先進的坦克樣品,以作爲自行研製的樣本。到1920年“海參崴事變”前夕,日本共配備了不到100輛“雄性”、“雌性”和不配備武器的補給坦克。中日第二次戰爭爆發後,在華軍進攻日軍駐守的旅順口——金州防線的戰鬥中,20輛日本坦克首次參戰,但由於速度、防護和火力都不能同華軍的坦克相比,因而在戰鬥中全部被摧毀。在遼東戰場的歷次戰役中,華軍共有600餘輛坦克參戰,首次在亞洲戰場實現了以大量密集坦克協同步兵快速突破敵軍複雜防線的作戰效果。在海參崴戰役期間,3輛日軍的英制“馬克IV”重型坦克曾和3輛華軍“陸巡1”型坦克遭遇,戰鬥結果是日軍坦克一輛被擊毀,另外兩輛狼狽逃走,中國坦克則沒有任何一輛被擊傷或擊毀。這是有記錄的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之間第一次坦克間的戰鬥。
在中日兩國停戰聯手對付蘇俄後,華軍裝備的大量先進的雙炮塔和單炮塔坦克在戰鬥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殲滅了大量蘇俄騎兵。華軍先進的裝備一度讓日軍將領自慚形穢,日本人於是開始了不惜代價的奮起直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