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時王希天君來日人警備中隊訪問中隊官長們,對護送中國人一事,願爲工人們出一些力。中國人是沒有人不知道王希天的。此後,有一天,我們走到稅務署衛兵處,聽說王希天已被日本某官長斬了。他騎來的半新舊自行車,被日軍作爲戰利品佔用着……”
在日華人及朝鮮人遭遇野蠻屠殺的情況見報後,中國國內的輿論大受刺激,抗震援日的熱潮一變而爲抗議日本屠殺華工的怒潮。中國民衆紛紛指責日本“仁義道德淪亡殆盡。吾人本恤憐之義,集資以濟其急,而其浪人反加橫殺,以德報怨,莫甚於斯,吾人一息尚存,當速提抗議,懲辦惡兇,賠償損失。”
上海《晨報》社論說:“日本震災,我國表其深摯同情,力盡救恤之義,吾人方藉此可以改善兩國關係,促進國民親善,乃日本於災震發生之際,對於華僑極爲殘酷……吾人對於日本震災,雖具有同情,而對於虐殺則不能不提出嚴重抗議。日本政府若不亟謀謝恤之法,則中日間感情將因此而愈難改善矣。”
中國駐日本公使陸宗輿、新任中國駐神戶代辦施履本在得到消息後向日本外務省提出了嚴重抗議,全國不少團體紛紛要求日本方面懲兇、撫卹等。日本方面接到抗議書後,對此先是矢口否認,隨即承認這只是誤殺:“震災發生之時,韓民暴動隨處發生糾紛,致華人誤被殺傷殊屬不少”,“地震時韓人暴動,羣情憤激,誤傷華人”,“如此多數人之被害,在常識上難於置信,且其原因,又爲震災、水災等不可抗力,誠屬無可如何之事。”中國外交總長顧維鈞隨即照會日本駐華全權公使芳澤謙吉,對日本虐殺華工之事,提出嚴重抗議,要求嚴懲兇手、公佈暴行、撫卹難僑,並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隨後派專使王正廷、劉彥、沈其昌等赴日調查。面對中國人民洶湧的抗議浪潮,日本政府迫於中國方面的壓力,不得不做出“道歉”、“懲兇”、“賠償”等項決議,“收捕行兇軍警二十二人,首犯九人處死刑,餘等判有期徒刑十年至數月不等”,賠償死難華工撫卹金共計60萬日元。
關東大地震被後人稱爲“影響歷史的大地震”,因爲它對亞洲未來歷史的走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中國援助日本的熱潮剛剛興起時,喜出望外的《大阪朝日新聞》曾發表了一篇題爲《感謝善鄰之同情》的社論:“……中國人會出此熱心來救日本人的災難,實在是日本人夢想不到的事,日本各界無不大大驚歎中國人此次行動之敏捷,而感謝中國人的高義。”但在10月6日,該報又發表社論《震災對於中國之影響》,提醒日本政府和民衆:“由中國人心裏生出許多的友情,能否叫它成長與否,有一半的責任完全在於日本。”即指出日人屠殺在日華人事件對兩國關係的惡劣影響。正如同日本國內的一些有識之士擔心的那樣,“此次震災華人積極救助日本,本爲日華兩國關係回暖之最佳契機,然災後日華關係非擔並無改善,此後更趨惡劣緊張,日本政府對此應做全面、深刻、徹底之反思。”
而由於在災後日本大肆屠殺朝鮮人,在日之朝鮮人共近萬人死難,激起了朝鮮人的普遍憤怒,由中國託管之北部朝鮮各地均爆發了大規模的集會抗議和示威遊行,而仍由日本佔據之南部朝鮮則發生了武裝暴動,隨後朝鮮民衆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復國運動”,最終導致中國政府迫於朝鮮民衆要求中國幫助朝鮮復國的壓力,在託管五年後不顧日本方面的反對,提前結束了對朝鮮北部地區的委任統治,以平壤爲國都成立了“朝鮮共和國”。此後朝鮮便成了“日本帝國身上一直流血的傷口”,致使日本爲了保住朝鮮南部牽扯了大量的精力,併成爲了日後中日兩國全面戰爭的導火索之一。關東大地震對日本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在這場日本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地震中,日本人共計死亡99331人,下落不明43476人,受傷103733人。房屋毀壞128266間,嚴重受損126233間,燒燬447128間,而地震後引發的大火,使東京燒失面積約38.3平方公里,東京85%的房屋毀於一旦,橫濱燒失面積約9.5平方公里,96%的房屋被夷爲平地。地震又引發海嘯,最大浪高超過12米,海嘯捲走、沖毀的房屋也達到了868所,日本海軍在海嘯中損失巨大,包括“加賀”、“土佐”兩艘主力戰列艦及未完工的“天城”號戰列巡洋艦、“那珂”號巡洋艦等多艘軍艦及大批商船毀損沉沒。日本各方面直接財產損失總計高達300億美元。
關東大地震的發生使日本兩百年以來的江戶文化瞬間化爲灰燼。日本人由此大感國土之狹小,國土自然災害頻發,因此想要對外“開拓生存空間”。此後日本專注於西伯利亞東部地區的開發,日本先後在其所佔據的西伯利亞東部地區建立了大量的移民村,使大批日本人遷移到西伯利亞,西伯利亞資源的開發爲日本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使日本的軍事實力大大的增強,侵略野心也急劇膨脹。在試圖重新吞併朝鮮的同時,日本仍然和以前一樣,主要目光瞄在了近鄰中國身上。關東大地震後,日本爲緩和國內壓力,彌補國內的資源不足,制定了一系列侵華策略,“欲先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成爲了日本的國策,關東大地震使日本國內陷入困境的同時,也加速了日本侵略中國的腳步,而正是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最終導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
但此時的日本,無論是“準天皇”裕仁,還是普通的民衆,都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正一步步的走向地獄。
處理完公文的裕仁感到了深深的倦意,他離開辦公室回到了自己的臥室裏,宮廷女侍服侍他躺下,但不知怎麼,裕仁雖然感到疲乏,但卻沒有絲毫的睡意,這讓他感到有些難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