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可能是由於狂風的吹動,天空中的烏雲漸漸的開始消散,但浪頭反而更大了。受了重傷的“大和”號在巨浪的搖撼下,傾斜得極是厲害,似乎下一個浪頭就能讓它翻沉一樣。
由於雷達和通訊系統已經恢復了正常,宇垣少將下達了撤離的命令,而就在日本戰列艦隊在大浪裏蹣跚着集合時,“愛宕”號重巡洋艦突然發來了他們正在同中國艦隊交戰的報告!
“‘愛宕’號發來電報,正在同兩艘支那戰列艦交戰。”一位軍官向宇垣少將報告道。
“風浪太大了,他們的進攻不會有什麼效果!叫他們馬上回來!”宇垣少將有些惱怒地說道。
他一想起那些擊中了“美濃”號戰列艦並把受傷的“紀伊”號戰列艦送進海底的由日本重巡洋艦射出的魚雷,就氣不打一處來。
“九三”式氧氣魚雷在吳海軍工廠實驗成功,標誌着日本魚雷在性能方面領先整個世界水平20年以上,這並不是誇張的說法。具體來講,“九三”式氧氣魚雷在射程上達到其它國家魚雷的3至4倍、在裝藥量上則達到1.5至2倍,加上航跡隱蔽的優勢,作爲一種武器而言,它無疑是優秀的,也是日本所獨有的。氧氣魚雷是日本海軍80年曆史上唯一依靠技術革新而產生的新武器。日本海軍將它視爲珍寶,把氧氣魚雷作爲一種決戰兵器應用於同中美海軍的艦隊決戰中。但是,在太平洋戰爭中,氧氣魚雷的表現並沒有達到先前的期望。
從根本上說,氧氣魚雷仍然是日本海軍根深蒂固的“大艦巨炮”主義的產物,在日本人看來,40000米的超遠射程使氧氣魚雷成爲一種能在敵人戰列艦主炮射程之外發起攻擊的手段,他們夢想着可以在敵艦隊火力圈之外摧毀對手,而自身毫髮無傷。就從這點上來說,日本人太過於理想化了。因爲這個距離大大超出了雙方的交戰距離。另一方面,太平洋戰爭已經是一場全新形式的海上戰爭,傳統的火炮戰、魚雷戰逐漸被航空戰所取代,航空母艦取代戰列艦成爲海戰的主宰。飛機作爲一種火力投送手段,其作戰距離之遠,機動速度之快,戰鬥運用之靈活都不是氧氣魚雷所能比擬的,日本人設想的大規模雷擊戰在這種新型戰爭中根本不可能發生。
雖然在戰爭初期,“九三”式氧氣魚雷的超遠射程和隱蔽性,加上日本戰前通過非常規方法訓練出的一批精銳部隊,使其在夜戰方面佔有很大的優勢,日軍瞭望手能在漆黑的夜色中僅憑肉眼就能發現萬米外的艦影,魚雷、艦炮射擊相當迅速、準確,配合威力強大的魚雷,沒少讓中美海軍喫苦頭。不過,這些戰術優勢可能在一兩場海戰中決定勝負,卻無法扭轉整個戰爭的形勢,中美海軍憑藉雷達和戰術改進,逐漸壓倒了日軍的魚雷優勢,掌握了夜戰的主動權。同時,氧氣魚雷在實際運用中也暴露出一些技術缺陷,例如容易自爆等問題。氧氣魚雷作爲一種有效的海戰武器,的確在某些海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從這次“龍三角”海戰來說,日本海軍希望依靠它取得戰略性勝利的想法完全落空了。這種結果並不是由於氧氣魚雷本身的技術缺陷造成的,甚至也不是由中國海軍在雷達等方面的技術進步造成的,而應該歸咎於日本海軍戰略指導思想的滯後和海戰形式的變化。
而這一次因爲“龍三角”變幻莫測的巨浪作用,“九三”氧氣魚雷竟然弄出了這麼大的烏龍,怎麼能不讓宇垣少將感到惱火呢?
如果不是這“改變歷史”的一次雷擊,“美濃”號超級戰列艦仍然能夠戰鬥,這場海戰的結局,很可能是另外一個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