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要實現高速的工業化,首先需要大量的錢。對幾乎一無所有的俄國來說,只有地裏打出的糧食和原材料能夠換錢。但小生產者的農民不會輕易交出糧食,他們曾嘲笑親自下鄉收糧的斯大林:“你要給俺們跳個舞,俺們興許給你點糧食”。
斯大林當然不會去跳舞,而是用鐵腕建立了集體農莊。在付出了巨大而殘酷的人道代價後,糧食終於被控制在政府手中,並以源源不斷地出口來換取工業化所需要的資金。俄國的藝術品和沙皇的珍寶也被拿來從西方富豪手中換錢。到1936年,爲了得到倫勃朗、魯賓斯等藝術大師的傑作,包括著名美國百萬富翁古爾本、凱恩和美國前財政部長梅農在內的闊佬們付給了布爾什維克1億多美元。從各種渠道弄來的錢大都被用於大量進口機器和引進技術。在1932年,英美兩國全部出口機器設備的一半都被蘇聯人買去,大量失業的國外技術人才被招募到蘇聯。同年,已有外國專家1810人,技術人員10655人在那裏工作,西方經濟危機爲蘇聯創造了不少機會。
爲了儘快建立強大的國防,工業建設重點被放在直接爲軍事服務的重工業上。在戰前13年,蘇聯國防撥款達1701億盧布,而同期工業總投資也不過1850億盧布。蘇聯人民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在工業突飛猛進,煙囪越來越多的同時,日用品和食物卻依然極度匱乏,“我們沒有豬肉、沒有牛奶、沒有黃油、沒有面包、沒有菜湯,但我們有米高揚”的笑話到處流傳(在俄語中,上述各詞均以M開頭,米高揚當時負責國內供應)。在合住的房子裏,人們得排隊上廁所。蘇聯人的生活水平遠遠低於德國和中國。在億萬人民的努力下,斯大林所要求的高速度得到了實現。但這種在“高速”中建立起來的工業雖然總量龐大,卻是極不完善的。
和中國相比,蘇軍中訓練有素的軍官和軍士卻極爲缺乏。即使在只有10萬陸軍的時代,中國仍然保持有一支高素質軍官、士官隊伍的軍隊。在1929年,每1000名中國軍人中就有100名軍官、30名中士和至少400名下士。在軍隊編制之外,還有大量退役的軍官在拿着高額退休金,各種民間軍事組織在1935年以前就儲備了700萬後備人員,爲建立龐大而精良的軍隊提供了保證。
而在蘇聯,革命風暴早已消滅了俄國舊有的軍官團,少量留存下來的軍官也不受新政權的信任,而新制度下培養出來的紅色指揮員還缺乏素養和經驗。財政上的限制以及勞動力的短缺使紅軍的地方部隊有90%的人員不能脫離生產,每年只是接受短期集訓,充其量只能算民兵。
蘇聯軍隊的擴充也受到了戰前外交政策的影響。在遭到整個西方仇視的蘇聯,爲了防止“十字軍東征”和徹底被孤立,任何軍事措施都來得格外小心翼翼並嚴加保密。作爲這種韜光養晦的代價,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夜,蘇軍總兵力雖然達到了200萬人,卻也僅相當於他們的德國盟友人數的一半,而戰鬥力低下的地方師纔剛剛廢除。
1936年開始的大清洗對蘇軍戰鬥力的影響大大超出上述因素。4萬多名作爲軍隊骨幹和精華的紅軍軍官被迫害。斯大林或許認爲通過肅反可以鞏固他的政權和軍隊,使之更加堅強和穩固,但這一切所付出的代價之大卻超出了他的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