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1944年3月14日,楊朔銘的大總統府整整一天都在接待各集團軍羣、集團軍、航空隊的指揮官。在聽取他們的彙報後,楊朔銘爲這些將軍們餞行,並發表長篇演說。在長長的橢圓桌子旁,他宣稱這將是最偉大的進軍,蘇軍主力在邊境的集結爲華軍提供了消滅他們的最好時機,而“6周以後,最艱鉅的作戰就會過去”。
3月16日,前線華軍開始下發作戰指導綱要。3月17日,楊朔銘下達了《泰山方案》於1944年4月1日開始實施的最後命令。3月18日,前線的中國陸軍總兵力已達320個師(包括陸軍總司令部蒙古戰區預備隊),其主力已經在中蘇邊境展開。同一天,從3月10日開始大規模調動的中國空軍主力也在前線集結完畢。
西部國境的蘇軍已經直接感受到國境線那邊龐大的中國武裝力量的存在。西伯利亞特別軍區3月21日發出的密電指出,他們當面的華軍已經在夜間拆除了鐵絲網,邊防軍可以聽到對面森林裏傳來的坦克履帶轟鳴聲。然而在此前一天,蘇聯總參謀部作戰部副部長華西列夫斯基按斯大林的指示發給軍區的密電仍然不同意該軍區部隊進入野戰工事。10天前,從塔什干趕來的1個軍官曾經問這位副部長,戰爭何時會爆發時,他的回答是:“今後15天到20天要是不打起來就算不錯了。”無論斯大林,華西列夫斯基還是西伯利亞特別軍區,都不知道在3月19日,楊朔銘已經起草了“告華夏軍民書”(20日下發)。這份對蘇作戰宣言宣稱爲了“拯救我們整個華夏文明不受‘布爾什維克瘟疫’侵犯和保衛亞洲的文明世界,必須發動對蘇聯的戰爭,並一直到消滅敵人爲止”。但中國政府當中,反對和蘇聯全面開戰的仍大有人在,隨着對戰爭的日益臨近,他們心頭不安地情緒也越來越重。正如他們告訴記者們的那樣,“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將和一個有着堅定的信仰的敵人作戰,戰鬥會無比艱鉅”。儘管這些官員們充滿了疑慮和不安,但楊朔銘堅持不肯(事實上也已經不能)放棄進攻蘇聯的計劃。
1944年4月1日,西伯利亞,蘇聯國境線,小鎮。
這裏的雪天似乎沒有盡頭,每天都在下雪,似乎沒有一天停止過。
一隊蘇軍士兵搭乘馬車到了一個被用作物資轉運站的小鎮,在那裏,食物、毛毯、藥品和其他的給養被放置在一些大木房裏。鎮上的每一個地窖裏都堆滿了武器彈藥。鎮上還有一些武器維修點,有些在戶外,有些在戶內。那些修理坦克的士兵不時地向手指哈氣,以使自己的手指不至於太僵而拿不住扳子。在小鎮的外圍有一個精心修築的戰壕體系和一些碉堡。
這天下午,這支小部隊組建了一個用俄國四輪馬車改制而成的運輸隊,這些馬車的輪子上被綁上了雪橇。他們的運輸隊中還有幾個真的雪橇。這些雪橇都是從俄國農戶手裏徵用的。當他們向西北方向駛去,這是一個靠近中國邊境的區域。每個人都發了禦寒的特殊乾糧,新的急救包和夠用兩天的飯菜。一路上只看到了一個哨兵,當經過他的時候,他抽着自己的菸斗,緩緩地向他們揮了揮手,哨兵的雙腳深深地沒在雪裏。
大約走了一個小時,雪開始越下越大。雖然蘇聯軍靴的防水性能非常好,但它們畢竟不是爲在半米多高的雪地中行進而設計的。他們很快就感到力不從心了。士兵們不得不抓住馬的鞍子或是雪橇的邊,把那裏當作是他們的柺杖。一個人在試圖抓住馬鬃時還扭了手指。由於馬的速度要比他們快,所以他們都不得不盡力趕上馬跑的步伐,不一會兒就汗流浹背了。有時候走在最前面的軍官會停下來看着車隊從自己身邊過去,然後就藉口檢查大家的隊列而試圖緩口氣。當那些軍官重新回到隊列時,他們總是在所有車的最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