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快,一張地圖停了下來並且放大,一道彎彎曲曲的途徑標示線準確的顯示了出來,楊朔銘想起了自己在網上玩《穿越火線》時的情景,不由得一臉的苦笑。
楊朔銘回頭又看了看那名女子,象是明白他要幹什麼,那名女子不再象剛纔那樣的躲在那裏發抖,而是站了起來,做出了要跟着他走的意思。
楊朔銘不再看蓬頭垢面的她,他掏出了那把繳獲來的“撅把子”手槍看了看,伴隨着他的動作,眼中的十字光標也在不住的移動着,象是在搜索着射擊的目標。
楊朔銘想了想,還是將槍重新收好,選擇了匕首做他的首選防身武器。
楊朔銘在學生時代的好友有好幾位成了軍人,有一位還管理着一個規模不大的軍械庫,就是託他的福,楊朔銘很早就學會了使用“五四”式手槍和“八一”1式自動步槍——在他那會兒,這可是很難得的,因爲不光是普通老百姓很少有接觸到槍的機會,哪怕是軍人,有很多人在部隊的生活其實就是種菜餵豬,他們直到最後轉業,也沒有碰過槍——根據他對槍械的瞭解,從現在蒐集到的子彈來看,全都是步槍彈,而且製造得也相當粗糙,由此可知這種發射步槍彈的土造手槍的精度和性能。出於對土造手槍性能的不信任和槍聲會驚動土匪的考慮,楊朔銘還是選擇了用刀。
作爲各大刀劍論壇的資深刀友,楊朔銘和朋友們對各種刀具的運用和理解,以及使用的熟練程度,完全超乎普通人的想象。這也是他敢於多次見義勇爲的資本之一。
楊朔銘最後確定了一下自己的方位,小心的開拔了,而那名女子則不聲不響的跟在了距離他幾米遠的地方。
走了一會兒,楊朔銘才發現,這個土匪窩並不象他想象的那麼簡單。
剛纔他所在的地方地勢較低,等走出了這裏,他纔看清楚,這裏是一個方圓近千米的橢圓形大山坑,在四周都是一個個造型怪異的巨石,這些巨石全都光禿禿的,寸草不生。這些巨石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依着這些巨石屏障,修起了一座三米多高的圍牆,每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個土堡,上面有三到四個人在那裏守衛。只有在大坑的南邊,斜着鑿出了一個出口,形成堡門,用巨大的青石塊修有一座結實的堡門樓,可謂固若金湯。而讓楊朔銘大開眼界的是,和衆多影視作品裏表現的骯髒簡陋的土匪窩不同的是,這座大山坑裏竟然修有講究的宅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