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刀駙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難道袁世凱賴以發家的北洋軍,使用的竟然是這種老破玩意兒而不是馬克沁重機槍?
這也太慘了點兒吧?
楊朔銘在腦中仔細地回想着關於這個時代的歷史,對照了一些史料,很快便想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他記得在一份資料中看到過這樣的記載,辛亥革命之前,以醇親王載灃爲首的滿清權貴爲了防止以漢人爲主體的新軍受革命思想影響而作亂,曾經下令將各省新軍裝備的馬克沁重機槍和一些重炮解送京城,交禁衛軍掌管。由於各省的馬克沁重機槍大多被收繳,在後來的武昌起義中,當起義士兵佔領了軍械庫後,卻找不到馬克沁機槍作戰,因而不得不把庫存的老式加特林機槍搬出來應急,竟也大收奇效。在後來北洋軍進攻武漢三鎮時,革命軍使用這些老古董,也愣是和北洋軍打得有聲有色。
而現在,同樣的老式加特林機槍出現在了這裏,也就很好理解了。
楊朔銘仔細地觀察着面前的加特林機槍,他的眼睛裏也不斷的閃現出相關的分析數據和信息。作爲穿越者的他,在這挺老加特林身上,感受着歷史發展的滄桑鉅變。
作爲槍械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加特林機槍在將手動機槍發展到頂峯的時候,以馬克沁機槍爲代表的自動武器的出現卻使得加特林機槍陷入到了窘境之中。在採用管退式、導氣式、自由槍機式和半自由槍機式等自動原理的自動武器陸續被髮明後,同這些單管自動武器相比,加特林轉管機槍的優勢不復存在,缺點卻越來越突出。加特林機槍與單管機槍相比,體積較爲龐大,不便於機動;加特林機槍過高的射速對於當時的戰場條件意義也不是很大,而相比之下,輕便的自動機槍更適合當時的戰場條件。此外,剛剛出現的定裝金屬彈殼彈藥價格昂貴,過高的射速無疑會給主管財政的官員們帶來很大的壓力。因此,也就是在1911年,加特林機槍在美軍中服役45年後,正式退役,告別了戰場。
儘管加特林機槍退出了歷史舞臺,但這種機槍的獨特設計理念卻沒有就此埋沒於歷史長河之中。光陰流轉,事易時遷,三十多年之後,由於技術的進步和戰場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塵封多年的加特林機槍獨特的設計又重新被人們想起,在經過改進之後,加特林機槍重返戰場,並且在好多領域大放異彩。
“這竟然是機關槍,我還以爲是大炮呢。”第一次見到加特林機槍的黃韻芝驚奇地說道,“竟然有這麼多的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