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大四小八貝勒,大致皆爲旗主。但有一貝勒主兩旗,如四貝勒皇太極之有兩黃;亦有兩貝勒主一旗,如鑲藍之先歸阿敏,後歸濟爾哈朗。八旗成長演變的過程,即爲清朝開國的歷史,而太祖一生的事業、理想,甚至感情,亦可由八旗的成長演變的過程中充分反映。因此,談太祖、太宗父子,最切實際的辦法,便是談八旗制度。
太祖以十三副遺甲起事,即是隻有十三名能作戰的甲士,加上必需的從屬人員,大致不會超過五十人。徵尼堪外蘭時,得兵百人,甲三十副;以後歸附日衆,必須加以部勒。最原始的組織是十個人一小隊,其中之一爲首領。編隊時,每人出箭一支,束爲一束,由首領保管,這一束箭便是權威的象徵。所以這個小隊稱爲"牛錄",漢語"大箭"之意,牛錄的首領稱爲"牛錄額真",額真即"至"。
以後牛錄的編制逐漸擴大,最後於萬曆二十九年定製,每牛錄三百人。其時只有四個牛錄,合計一千二百人。四牛錄無論行軍還是打獵,都在一起,以旗色爲號。旗分黃、白、紅、藍色。於此可知,八旗最初只有正黃、正白、正紅、正藍四旗。
及至萬曆三十五年滅輝發、四十一年滅烏喇,實力大增,計有四百個牛錄,總計十二萬人,十四年間增加了一百倍。這四百個牛錄,分爲滿洲、蒙古混合編組三百零八個,純蒙古七十六個,漢軍十六個。於是在萬曆四十六年,增編四旗,黃、白、藍旗鑲紅邊,紅旗鑲白邊,稱爲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旗。
八旗的旗主,先要從早先的四旗談起,孟森先生《八旗制度考實》,考出:
正黃,旗主四貝勒皇太極。
正紅,旗主大貝勒代善。
正藍,旗主三貝勒莽古爾泰,後歸德格類。
此三旗之外的正白旗,後由多爾袞所領;但那是太祖既崩以後的事,最初必另有旗主。孟先生下筆極謹慎,因無資料,故付闕如;但我爲孟先生作一補充:正白旗的旗主,必是太祖的長子、廣略貝勒褚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