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亂象四起(一) (第1/5頁)
因顧惜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捻軍是一個活躍在長江以北安徽北部及江蘇、山東、河南三省部分地區的反清農民武裝勢力,與太平天國同時期。“捻”是淮北方言,意思是“一股一夥”,捻軍起源於“捻子”,最初安徽、河南一帶有遊民捏紙,將油脂點燃,燒油捻紙用來作法,於節日時聚衆表演,爲人驅除疾病、災難以牟利。早期捻子是向鄉民募捐香油錢,購買油捻紙。後來,也有恐嚇取財、勒索而實與盜賊無異的現象。越是荒年歉收,入捻人數越多,所謂“居者爲民,出者爲捻”,而清朝官方稱之爲捻匪。
咸豐三年春,皖北大旱,入捻農民增多。亳州人張洛行、龔得樹等結捻聚衆萬人攻佔河南永城未果,自行散去。四月,捻衆在安徽亳州雉河集(今安徽渦陽)歃血爲盟,推張洛行爲盟主,起兵抗清,號稱“十八鋪聚義”。
捻軍首領陳四、陳二、耿金豹、鄧七等在山東進行反清鬥爭,並與江蘇豐縣皇甫棠聯合,控制水陸要道。清廷命江蘇、河南、山東等省督撫嚴密查捕。清廷爲鎮壓太平軍和捻軍,先後命在京官紳梁萼涵、李璋煜、王簡等回山東督辦團練。山東捻軍活躍,清廷命李查捕兗、沂、曹三府捻軍,以防捻軍與太平軍結合。命內閣學士勝保幫辦江北防務。四月八日,皇甫棠聚集千人在微山湖起義。清廷命山東巡撫李前往鎮壓。爲防範太平軍北上,清廷先後調山西兵3000人、陝甘兵4000人到山東堵防。十三日,命李將路經山東的黑龍江馬隊官兵酌留若干協同防守;調歸化、綏遠及熱河兵赴山東、江蘇交界地帶備用。並命李迅速將已調之兵飛催馳往;十九日,又派揚威將軍奕經帶駐密雲兵丁1000名赴山東,會同李防守。
四月二十日李奏:山東在兗州、沂州、曹州、濟寧、濟南、東昌、泰安、臨清、登州、萊州、青州、武定等府州辦團練。
四月二十三日撥山東司庫銀50萬兩,備作山東省軍費。
咸豐三年的春天,除了惠徵轉運了十五萬兩至廬州之外,朝政是半點好消息都沒有,江寧雖然是遵着咸豐皇帝的旨意,全體軍民安然無恙退出江寧,將這雄城拱手讓給了長髮逆賊,科道的給事中卻是緊緊咬住陸建瀛不放,紛紛參兩江總督陸建瀛:“畏敵如虎,統率無方,以致使有江寧之變。”
咸豐皇帝怒不可遏的丟下那個廢話連篇的奏章,“說到底還是在怪罪朕不應該丟了江寧!南邊的八旗綠營要是稍微有些本事,朕還真捨得丟了金陵不成!傳旨!禮科掌印給事中毛鴻賓如此精通兵法軍事,忠勇愛國,賜道臺銜,雙眼花翎,讓他回老家山東辦團練去,要讓他拖住捻賊,務必將團練練出個樣子來!”
祁雋澡低了低頭,示意自己聽到了,又開口問:“皇上對着江寧那邊還有什麼旨意?”
“橫豎就是那幾句話。”咸豐皇帝不耐煩地皺了皺眉頭,“多殺敵,保住幾個大營,不讓逆賊四處流竄,務必要讓洪楊逆賊死死呆在江寧城裏作威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