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行宮裏上上下下,忙得不可開交,人來人往,箱籠山積,每人心裏都有着掩不住的興奮,終於要回城了!行宮到底不是久居之地,而況親友大部分在京裏,僅僅是想到遠別重逢,把臂話這一年的離亂,便覺歸心如箭,神魂飛越了。
只有兩宮太后和小皇帝是安閒的,一切都不須他們動手,但兩宮太后身子安閒,心裏緊張,只要一靜下來,就不免一遍又一遍地盤算着到京以後要見的人、要說的話、要做的事。特別是慈安太后,她叫雙喜替她在貼身所穿的那件黑布夾襖裏面,做了個極深的口袋,藏着曹毓瑛所擬的那道上諭,原已嚴密穩妥,萬無一失,但她怎覺得不放心,不時要用手去摸一摸。
慈禧太后看在眼裏,直到九月二十三起牀,在漱洗的那一刻,才悄悄向她提出警告:“姐姐,一出了宮,耳目多,咱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別人眼裏。你可別老去摸‘那個東西’,讓人看着犯疑心!”
“嗯,我知道。”說了這一句,她倒又不自覺地把手伸到胸前,一觸摸到衣服才意會到,自己都覺得好笑。
漱洗完了,傳過早膳,敬事房總管太監來請駕,到澹泊敬誠殿行啓靈禮。小皇帝奠酒舉哀,撤去几筵,由肅順親自指揮,把梓宮請到一百二十八名伕子所抬的“大槓”上,然後御前大臣醇親王和景壽,引領着小皇帝到行宮大門的麗正門前恭候,等梓宮經過,率領文武百官跪送上道。這時兩宮的黑布轎,已在行宮側門等候,小皇帝依舊跟着慈安太后一起,由間道疾行,先到喀拉河屯行宮,匆匆傳過午膳,由景壽陪着,乘轎到“蘆殿”——蓆棚搭蓋,專爲停奉梓宮之用的簡陋殿廷,奠了奶茶,依舊回到喀拉河屯行宮。
除了肅順和醇親王,以及其他少數大員,如肅順的心腹,吏部尚書陳孚恩等等,扈從梓宮以外,其餘的都隨着皇帝行動。早在康熙年間,就已建立了完善的巡幸制度,雖在旅途,照常處理政務,所以當慈安太后和麗太妃正繞行喀拉河屯行宮各處,指指點點在追憶去年中秋倉皇到此的光景時,慈禧太后卻在大行皇帝當時所用過的御座上,批閱章奏。因景生情,瞻前顧後,她彷彿有一種化爲男兒身,做了皇帝的感覺。這份感覺,不但美妙,而且新奇,坐在御座上,扶着靠手,顧盼自豪,竟捨不得離開了。
就在這時候,御膳房首領太監來請示晚膳的菜單,她忽生怪想,這樣吩咐:“照去年大行皇帝在這兒用膳的單子開。”
御膳房首領大出意外,囁嚅着說:“那可記不得了。”
慈禧太后冷冷地答了兩個字:“查檔!”
御膳菜單,逐日記檔,但在道路之中,誰也不會把老檔放在手邊,看她的顏色不妙,御膳房首領,不敢多說,硬着頭皮答應,退了下來,自去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