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ttty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中的第七次躍遷,幾乎把所有人都給嚇出了一身冷汗……
因爲在那次躍遷中,周圍數百光年內居然沒有一顆恆星,光是從觀察所得到的數據來看,最近的恆星至少在以萬年計算的光年之外,這次躍遷的位置很可能是在河系與河系的間隔中,也即我們人類所觀察到的銀河系與仙女系之間的間隔一般,那是一片冷寂虛空,大得難以想象的距離!
不過之後還好,基本上在周圍數光年到數百光年內,總能夠發現恆星系存在,至少比那種河系與河系的間隔空間好了萬倍以上。
而經過了這十一次的躍遷後,有些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假設,那就是空間躍遷並非是純粹的無序隨機躍遷,它也遵循着某些特殊的規律,而這些規律中很可能有一個重力規律。
也即空間躍遷的出口情況,應該會向着有重力的地方進行躍遷。
不然的話,依照宇宙大小與星體排布,空間躍遷的出口應該有百分之九十九是在河系與河系的空隙間,也即第七次躍遷那樣的情況,而非如現在這般,躍遷後的出口一般都在河系以內,這與宇宙大小的概率上而言,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所以了,很可能空間躍遷遵循着一個特別的條件,那就是會自行將出口設定在離重力環境不近不遠的程度上,當然了,對人類來說,幾光年到幾百光年已經是一個無法想象的距離,但是對於擁有空間躍遷技術的外星生物而言,這一段距離或許與他們乘車去另一個城市差不多遙遠吧。
但是不管怎麼樣,這是一條經驗總結出來的可能規律,空間躍遷的規律,在科技手段無法研究空間躍遷的情況下,這一條規律或許就是一個好的開端。
姚源一直記得在小行星帶上時,那些科學家研究出來的外星植物使用方法時,他們所說的那番話,人類差的不是智慧,而是差在了累積上,這就彷彿一個成年人與一個嬰兒比拼常識知識什麼的,這肯定是無法相比,甚至嬰兒連話都無法說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