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子張問怎樣求得官職俸祿,孔子說:“多聽,有疑問的地方先放在一邊,其餘有把握的部分謹慎地說出,這樣就可以少犯錯誤;多看,有危險的事情先放在一邊,其餘有把握的部分謹慎地去做,這樣就可以減少後悔。說話少犯錯,做事少後悔,官職俸祿就在這裏面了。”
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們被困在陳國、蔡國之間,子張問怎樣才能使自己的主張行得通。孔子說:“說話要忠誠守信,做事要忠厚恭敬,即使到了蠻夷之地也能行得通;說話不忠誠守信,做事不忠厚恭敬,即使在本鄉本土,能行得通嗎?站着的時候,就好像看見‘忠信篤敬’幾個字擺在面前;坐車的時候,就好像看見這幾個字刻在車轅前的橫木上,這樣才能使自己的主張行得通。”子張把這些話寫在自己束腰的大帶上。
子張問:“士怎樣做纔可以稱得上是通達呢?”孔子說:“你所說的通達是什麼意思呢?”子張回答說:“在諸侯國中一定要有名聲,在卿大夫家也要有名聲。”孔子說:“這只是名聲,不是通達。所謂通達,就是品質正直,喜好道義,善於察言觀色,總是想着謙恭待人,這樣的人在諸侯國和卿大夫家一定能通達。而那種只有名聲的人,表面上追求仁德,實際行爲卻違背仁德,還以仁人自居而不懷疑自己,這種人在諸侯國和卿大夫家一定會有虛名。”
曾參,是南武城人,字子輿,比孔子小四十六歲。
孔子認爲他能通曉孝道,所以傳授給他學業。他撰寫了《孝經》,死於魯國。
澹臺滅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歲。
他的容貌很醜陋。他想拜孔子爲師,孔子認爲他資質淺薄。他跟隨孔子學習後,回去就致力於自身品德的修養,走路不抄小道,不是因爲公事就不去拜見卿大夫。
他南下游歷到長江一帶,跟從他的弟子有三百人,他在取捨、進退方面很有原則,名聲在諸侯間傳揚開來。孔子聽到這些情況後,說:“我憑言辭判斷人,看錯了宰予;憑相貌判斷人,看錯了子羽。”
宓不齊,字子賤,比孔子小三十歲。
孔子說:“子賤真是個君子呀!假如魯國沒有君子,他從哪裏學到這樣的品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