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第1/5頁)
陵州二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回家的路上,宋莜莜突然問蘭瑛。
“媽,怎麼樣?還入得了你的法眼嗎?你說,現在社會里,像他這樣年齡的男孩子,有多少人能有他這樣的生活態度?我總覺得他這種人,一點也不像現在的同齡人,倒有點像你們,甚至於爺爺輩的人,才該有的思想,把責任看得比什麼都重,這樣的生活,會不會太累了一點?”
“怎麼?你喜歡不負責的人?還是說對責任有逃避的想法?做人,有責任心不好嗎?”
“沒有!我就是覺得這樣生活一輩子,會不會太累了?”
“你錯了,做人哪有不累的道理?什麼人不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不累?工廠車間裏,揮汗如雨的打工人不累?就算國家領導人也累!遠的不說,你爸累不累?他還僅僅只是一個底層公職人員,你見他有多少時間是正點下班回家的,又見他一年之中,有多少天在休假?哪怕是家庭全職主婦,她也累,一家老小的一人三餐,喫喝拉撒,屋裏屋外的,有哪一樣不操心的?
你眼裏看見的,別人的好與輕鬆,都是一種表面現象。如果你真正的進入角色裏去,你就會發現,人家給你看到的,只是好的一面,而你沒看到的,那纔是真正苦累的一面。
個人的感知不一樣罷了,在你眼裏覺得好玩的東西,在別人眼裏,不見得就好玩,那可能是他一直想逃避的苦難。因爲,你沒有真正的進入他的世界,別人眼裏的你一樣,所以,我們看到的,好的東西,可能都是別人不想要的,想擺脫的。
又比如婚姻,比如家庭,你看見別人的家庭,可能是相敬如賓,相濡以沫,你覺得這是你喜歡的,你想要的,而在當事人眼裏,他可能覺得太平凡,太平淡,沒有激情,沒有新意,他正想逃離,要去追求另一種活法。
你以前不是讀過莊子二則裏的《知魚之樂》嗎?其中的一句: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我們反過來理解一下,子非我,安知我之苦,這是不是一樣的道理。所以,我說這是感知和心境的不同,造成的認知不同,凡事都有多面性。
再來說你說的責任,責任是一種承擔,生活在社會上的每一個個體,集體都承擔着各種各樣的責任。只有每一個社會主體盡到屬於自己的那份責任。才能實現社會的安定,和諧,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