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下一閒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等到倆人來到之前看好的仙人洞附近,放下行李,拴好大黃和黑子,坐在地上。等休息了二十分鐘,張鵬就對着趙春明說道:“春明,咱們開始吧,今天估計是挖不出來,咱們先臨時搭個斜仁柱,晚上好住在裏面,”
斜仁柱是東北地區鄂倫春族等民族傳統的民居形式,是其在長期的狩獵生活中承續下來的可移動居所。
張鵬選好建設基址後,趙春明拿着斧頭在附近砍了將20多根長約4至5米的樺木杆,然後搭建成傘狀的房屋骨架,張鵬再用樺樹皮覆蓋其上,作爲斜仁柱的圍卷,也稱“鐵克沙”,在東向或南向兩根木杆之間,則用帶來的狍子皮作爲居所門戶。至此,一個斜仁柱就搭建完成了。
斜仁柱的整體外觀呈圓錐形,內部高度超過3米,底部大約4米爲直徑成圓狀,斜仁柱在頂部不覆蓋東西,白天無遮蓋,供內部通風,夜晚再覆蓋獸皮以起到禦寒保溫的作用。
等到搭完斜仁柱,時間已經到了中午,倆人拿出帶過來的乾糧,隨便喫了點,又喝了點水,就開始準備挖地窨子。
地窨子是在滿族先民全穴式房屋基礎上演變過來的,在背風的地上挖坑,坑上以木頭樹枝茅草搭棚,留向陽的小門供出入。從外觀上看,像是矮窩棚,從裏面看,有一半是低於地面的,可彎腰在其中活動。
選了一個背風向陽的地方,他們要挖出來一個長五米,寬三米,深度大概一米半的深坑,這樣才能住得下兩個人,空出的地方放行李,也才能在冬季到來的時候防寒保暖。
倆人熱火朝天的就幹起活,首先倆人先把土上面的乾草和落葉去除乾淨,趙春明用洋鎬把土刨松,現在是深秋,土還沒有上凍,所以相對來說還好刨些,張鵬則拿着鐵鍁往深了挖土,等到他們大概挖出來一個樣子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大概三四點鐘了。
張鵬和趙春明停了下來,覺得不能繼續了,這樣突然高強度的作業會把身子累垮的,倆人回到斜仁柱,在裏面把新買的小鐵鍋燒上水,等水開了拿出來一大塊樺樹皮。上面放上帶去的苞米麪,用開水燙一下,這就是大黃和黑子的晚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