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福萊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戈德溫大喫一驚。但他知道學生可以按頁租書,所以這不成很大問題。“那麼已經在那裏的學生是怎麼回事?”他問道,“是誰在供他們?”
“有兩個人是家裏在供,一個人是修女們在供。另外三個人是咱們修道院資助的,但我們再也負擔不起更多的學生了。實際上,因爲缺錢,學院裏還有兩個名額空着呢。”
戈德溫知道修道院既有財政困難,同時卻有着廣大的財源:有數千英畝的耕地;有磨坊、魚塘和森林;還有王橋市場的巨大收入。他萬萬沒想到他的舅舅會因爲錢而拒絕送他去牛津。他覺得遭到了背棄。安東尼既是他的導師,也是他的親戚。他對戈德溫總是比對其他年輕修士更加關照。然而,現在卻是他,想拖住戈德溫的後腿。
他分辯道:“醫生能爲修道院掙錢。而假如您不培養年輕人,總有一天老人會死的,那樣修道院就會更窮。”
“上帝會賜給我們的。”
安東尼總是用這種令人惱火的陳詞濫調來回答問題。多年以來,修道院從一年一度的羊毛集市上獲得的收益一直在下降。鎮民們不斷敦促安東尼投資改善羊毛交易設施——如帳篷、貨亭、廁所,甚至建一座交易樓——但他總以缺錢來拒絕。而當他哥哥埃德蒙對他說羊毛集市最終會衰亡時,他也是說:“上帝會賜給我們的。”
戈德溫說:“那麼,他也許會賜給我們錢,供我去牛津。”
“他也許會。”
戈德溫感到痛心和失望。他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想離開故鄉去呼吸呼吸別樣的空氣。當然,在王橋學院他也得遵守同樣的修道院戒律——但是他卻能遠離他的舅舅和母親,那前景實在是太誘人了。
他還沒打算放棄爭辯。“如果我去不了,我媽媽會非常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