匂宮出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指1828-1829年的第八次俄土戰爭,俄國戰勝了土耳其,一度殺到了君士坦丁堡城下,但是由於軍中大量爆發鼠疫(2萬士兵中大約四分之一染病)而不得不停止進軍,在普魯士的調停下與土耳其媾和,通過這次戰爭與《亞得里亞堡條約》,俄國獲得多瑙河口及其附近島嶼和黑海東岸,土耳其承認格魯吉亞、伊梅列季亞、明格列利亞併入俄國。】
“法國政府當時支持了俄國的這一行動,現在我們要去糾正這個錯誤。”約瑟夫·波拿巴輕聲補充。
【當時法國的波旁王朝因希臘起義而支持俄國人。】
不知道是夏爾的錯覺還是什麼,反正他覺得藍絲襪小姐的語氣裏對俄國和俄國沙皇有不少的仇恨。
不過她的話是沒有錯的,此刻的俄國確實貌似十分強大,正將自己的陰影投射到歐洲每一個角落裏。在政治和外交上,它依靠神聖同盟和各種鼓吹,把自己包裝成了正統主義的擁護者和歐洲各國君主的保護者,贏得了各國反動派的高聲喝彩;軍事上,依靠哥薩克和幾乎取之不絕的人力,以及被沙皇機構吹噓起來的“戰無不勝”的戰鬥力,讓各國心中暗暗發憷。
正因爲如此,它就破壞了英國所需要的那種大陸平衡,也就毫不意外地成了英國人眼中的大敵。
在歐洲近代史上,有一個看上去很矛盾很奇怪的事情——爲什麼和拿破崙針鋒相對、你死我活地打了十五年的英國,會在幾十年之後容忍他的侄子再次重建帝國?
原因很簡單,因爲那時候法國已經不再被英國視作歐洲大陸上的最大威脅了,俄國纔是,英國人需要法國來遏止俄國,正如當年需要俄國和奧國來遏止拿破崙一樣,毫無疑問英國人當時恨拿破崙,但是成熟的外交家和政治家不會讓感情來影響自己的理智判斷。
也由此,對拿破崙三世的崛起,英國人的默認乃至暗中幫助也就可以理解了——相比較有些軟弱的七月王朝,拿破崙的侄子更加敢於和俄國直接對抗。而此刻就在英國待著的路易·波拿巴,肯定也是向英國人做出了類似的承諾和保證,才得以換到這種默認和暗助。
爲什麼稱帝之後不到兩年拿破崙三世就幾乎是迫不及待地發動了對俄戰爭?因爲他必須這麼做,國內人民對軟弱外交的厭倦、軍人對榮譽和功業的渴望,國外盟友的需求……一切的一切都讓他必須打這一仗,打俄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