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每排四十杆騎槍,每杆槍之間的距離不足六尺,每兩匹戰馬之間,則僅僅可容納下鄉鄰的大腿和金鐙。
總計五排騎槍,前後兩排之間,距離只有丈八。稍稍超過騎槍自身的長度,後排的槍鋒,緊追着前排馬尾。
兩百漢軍健兒排着呆板的方陣,踩着同樣的步伐,緩緩向前。
如果不看他們的下半截,沒人會把他們當作騎兵。如此密集的隊形,只有步卒發起進攻時纔會採用。而步卒對於這種齊整的方陣,通常也無法維持太久。一旦敵我雙方發生接觸,有的人自然會因爲身手高超而突前,有的人則很艱難才能殺死對手,或者倒在對手槍下,他們所在的位置自然會向內塌陷。因此用不了多長時間,整個方陣前半部分就會變得犬牙交錯。
但是今天,寧子明卻異想天開地,將步卒方陣給搬到了馬背上。將騎兵進攻時靈活、犀利、迅速等諸多優勢盡數丟棄,退而選擇了像步卒那樣盡最大可能地列陣而戰。爲了避免隊伍因爲移動過於緩慢,而成爲羽箭的重點照顧目標。他甚至給每一名騎兵都配製了一面木頭做的盾牌。戳在馬鞍上,就能護住整個前胸。盾牌右側還專門留了一個半月型豁口,剛好能架住騎兵緊握於右手中的槍桿。
數名綠林好漢策馬急衝而至,看到忽然橫在自己必經之路上的槍林,臉上明顯露出了一絲愕然。這不是騎兵!任何稍有作戰經驗的人都知道,騎兵的強大攻擊力,一半兒來自於胯下戰馬的速度。一旦失去速度優勢,騎兵在單打獨鬥中,甚至連最普通的朴刀手都不如。後者完全可以憑藉靈活的步伐跳到騎兵側後,然後趁着戰馬艱難轉身的功夫,給馬背上的騎兵致命一擊。
然而,誰也不能說那整整五排緩步前衝的隊伍,是一夥長槍步卒。雖然他們捨棄了速度,但居高臨下的優勢卻依舊在。並且他們也輕易不會落單,兩名相鄰的騎兵之間幾乎沒有任何空隙,盾牌貼着盾牌,馬鐙蹭着馬鐙。無論誰想繞到一名騎兵的身後,都必須先承受兩到三杆騎槍的攻擊。
“稀噓噓——!”沒等綠林好漢們從錯愕中恢復清醒,他們胯下的坐騎搶先做出了反應。奮力將身體側轉,幾乎貼着對面的騎兵方陣向兩翼奔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