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上帝啊,這裏讓我想起了俄國,1917年4月的俄國!”
1918年9月底,當克洛伊·馮·海因斯貝格女士跟着赫斯曼一同走出弗列德累徹斯特拉斯火車站時,她再一次被眼前的景象驚呆,就像去年她從俄國回到柏林時一樣。
火車站廣場上人頭攢動,到處都是前來參加集會的人們,他們分成至少十羣,每一羣人中間都有一場熱情洋溢的演說或是辯論——宣傳戰爭的,反對戰爭的,要求民主的,支持布爾什維克主義的,或者是其他什麼主張,現在都可以光明正大地通過演說和辯論來吸引支持者了。
這樣的場面在和平時期,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德國,或許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當時的德國在經濟上非常成功,民衆擁有的社會福利也領先於其他資本主義國家,而且國內的政治也相當自由,完全可以非常平穩地轉變爲一個民主國家。
但是現在啓動民主化進程,顯然是非常有害的!德國正面臨前所未有的災難——她正在輸掉一場至關重要的戰爭,問題只是輸多少,而這取決於德意志人民在最艱難的時刻,能否團結一致。
而從1918年8月或9月間驟然開始的民主化,卻生生撕裂了原本還算團結的德意志人民。
因爲是否要向敵人投降、是否要剝奪一部分人的財富和地位乃至生命、是否要將德意志人用鮮血和汗水建設起來的國土割讓給敵人,這樣的重大問題在德意志根本不是用民主投票可以解決的!
這就好比美國過去不能用民主投票解決南北衝突(南北戰爭),英國人如今也不願意用民主投票去解決愛爾蘭和印度問題一樣。
“立即實現不割地、不賠款的和平!”
“笨蛋,不會有這樣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