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羅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赫斯曼在1928年6月1日這天,乘坐着一架擁有修長體態和四臺750匹馬力的星型空冷式發動機容克J.28客機飛到了意大利首都羅馬。和他一起抵達的還有墨索里尼的老朋友瓦爾特·拉特瑙和工業促進委員會卡爾·豪斯霍費爾以及幾個隨行人員。
“路德維希,這架飛機真是太棒了,我們的菲亞特公司什麼時候能造出這樣的大傢伙就好了。”
在機場迎接的新任意大利航空部長伊塔諾·巴爾博在過去幾年一直負責“德意合作”,和赫斯曼比較熟悉。剛一見面,就毫不掩飾地眼饞起了把赫斯曼送到羅馬的飛機。
雖然德國在液冷式航空發動機和“輕型高速飛機”(指用來比賽的快速飛機)這兩方面落後於意大利。但是在空冷發動機和大型運輸機(客機)這兩方面的優勢卻非常明顯。別說意大利了,就是英美法生產空冷發動機和大飛機的公司加一塊兒,市場份額也比不上福克、容克、道尼爾(這是一家成立於1922年的水上飛機公司)、福克·沃爾夫、信天翁、西門子(西門子公司現在也進入了空冷式航空發動機市場)和BMW這些德國大公司的一半。
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則都是赫斯曼全力推動蘇德合作的功勞——因爲福克、容克、道尼爾、福克·沃爾夫、信天翁、西門子和BMW的大部分產品都是和蘇聯合作開發的,蘇聯承擔了一半以上的開發費用。而且每一種發動機和飛機,都能從蘇聯和德國政府(賠償品)拿到大量的訂單。在英國、法國和意大利的飛機制造廠爲了一架兩架訂單爭得頭破血流的時候,福克和容克公司卻可以輕輕鬆鬆收穫上百架訂單。
比如赫斯曼這次乘坐的容克J.28客機還沒有最後定型,就已經拿下128架訂單,其中75架是蘇聯紅空軍訂購的“改型機”。實際上就是將轟炸型的J.28,以客機的名義做散件出口,在蘇聯裝配成TB-2重型轟炸機。
而散件組裝只是蘇聯國產化J.28的開始。在完成了全部75架的散件組裝後,蘇聯工程師也就基本喫透了J.28,之後就會在德國工程師的幫助下自行生產——發動機還需要繼續進口一段時間才能完成仿造,而機載電子和導航設備則只出口不轉讓技術。
通過這種合作方式,不僅德國在空冷發動機和大型飛機領域可以保持相當的領先。連蘇聯在這兩方面的水平也僅次於德國,比英美法意等國要領先一頭,更別說遠東的那個日本帝國了。
“伊塔諾,我們可以合作啊,容克斯先生4月份的時候不是來過意大利?”赫斯曼和巴爾博非常熱情的擁抱了一下,微笑着提及了航空合作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