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雲笑天道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最近末將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要想徹底解決南方之亂,關鍵還是要加強南北的交流,北人去南方水土不服,若非重利刺激,很難留下。這也是每次大軍平南後必須北返的原因,因爲軍士們不願意在這裏紮根,朝廷也沒有足夠的政策吸引他們。
所以末將以爲,這次誅除了元兇首惡後,會有大批無主的良田,可以按我朝至尊登基之初的均田法來在江南實行,應該可以開出更好的條件,比如每丁一百到一百二十畝地,桑麻田三十畝,不信沒人留。”
楊堅的均田法是在隋朝開國時與高熲共同制訂的,在北朝故地給每丁(成年男子,二十一歲成年,五十歲後則停止)是八十畝地,稱爲露田,死後歸國家,民衆無產權,永業田二十畝,可以傳給子孫。作爲對國家的回報,每丁每年要爲國家服一個月的徭役(後改爲二十天),爲國家築城開河,或者充任大軍民夫等。
當時北方的人口達到四百多萬戶,近兩千萬人,爲了給民衆騰出這麼多地,楊堅從貴族與官僚階層開刀,一品親王的永業田也只是降到一百頃,一品京官的永業田只不過有五頃,每一品則差五十畝,上次王世充和弟弟的那兩個九品官分到的永業田不過加起來二頃而已。
相比之下,南朝的法令對這些地方士族與豪強極爲寬鬆,大戶人家佔的田地動輒千頃萬頃,一些超級世家佔的良田更是多達幾十萬頃,與之相比則是大量南朝百姓無田可種,只能世代依附於這些大戶人家,成爲租客佃戶,子孫後代都要給這些大戶人家打工各田,而且交稅的比例比起交給官家的稅要高出一倍不止。
在王世充看來,平南之戰看似是平叛,實際上真正要平的是南方的這種生產關係,楊堅雖然下過在南陳故地十年不徵稅的命令,但在南方除了讓人背《五教》以外,也讓各地官吏丈量土地,準備象在北方那樣施行均田法,這纔是真正讓南方的士族們忍無可忍,煽動百姓起事的根本原因。
而王世充這半年多經過對南朝民情的分析與瞭解,以及對南北兩朝法令制度的探索,已經摸清楚了這個事情,今天在帳內的這番發言,也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有備之詞,絕非一時的心血來潮。
楊素顯然也是考慮過這個問題,聽到王世充的這番話後,臉色舒緩了一些,聲音也變得柔和了起來:“王參軍,你可知道,南朝百姓已經習慣於依附這些豪強,只知有東家租主,不知有官府,你一下子破壞了南朝百姓幾百年來的生活習慣,他們能接受嗎?還有,我大軍的將士,你就這麼有把握肯留在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