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雲笑天道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馮盎看了一眼楊玄感,嘴角邊掠過一陣笑意:“我剛纔說過,要是中原大亂,無論是哪路人馬,我都不會去跟他主動合作的。”
“蓋因嶺南實力很弱,漢人不過數萬戶,而俚人的戰鬥力跟漢軍遠遠不能相比,即使能守土安民,也是靠了五嶺的天險。若不是中原戰亂不休,任何一方勢也無暇派大軍入嶺南,只怕是連自保能力也不足。”
“所以萬一哪天真的天下大亂,越國公和楊將軍趁勢起兵的話,馮盎個人願意來投效,共襄盛舉。但若是要我舉嶺南之兵助二位成事,那是萬萬不能的,非我馮盎不願意報越國公的全族活命之恩,實在是有心無力啊。”
“還有一點,嶺南的風土人情,氣候環境都與中原迥然不同,天氣炎熱,我們俚人的士兵都沒有披甲作戰的習慣,幾百年來漢族的大軍來我嶺南,多數是極不適應那裏的酷暑,秦朝時五十萬大軍第一次徵嶺南慘敗,也是敗在這水土不服上。”
“但反過來我嶺南的士兵若是想出嶺南爭天下,那又會反過來不習慣中原那種對他們來說寒冷異常的氣候,就拿我本人來說,初出嶺北時就大病一場,上次見越國公時就是抱病而來的,越國公可有印象?”
楊素點了點頭,道了聲:“不錯。”
馮盎看了看楊玄感,繼續道:“嶺南有史以來,主動地兵出中原,有所作爲的不過是三次,一次是南越王趙佗趁着呂后大殺漢室宗親時出兵湘南,稍稍地劫掠了一次,很快又縮了回去。”
“一次是東晉末年,流竄到嶺南的盧循徐道覆這支天師教餘黨,趁着東晉大將劉裕北伐,國內空虛,經過精細的謀劃,出其不意地出兵北上,一路打到建康。不過他們的主力也是跟着自己漂洋過海來到廣州的吳地天師教的賊衆,並不是嶺南的本地人,所以這次盧徐北上雖然差一點成功,聲勢浩大,卻並非靠了本地人。”
“最後一次就是南陳太祖陳霸先的出兵了,但他當時打的是出兵勤王,消滅叛賊候景的旗號,而且所帶的也同樣是漢兵而非嶺南的本地俚人越人,最後能攻進建康建立王業,也是靠的出嶺南後一路上壯大的隊伍,同樣不是依靠嶺南本身的實力和資源。”
“除此之外,歷來在嶺南作亂的人就是想割據一方都很難成功。雖然只要天下有一點點異動,嶺南的本地蠻夷酋長或者漢人州郡官員就會心生邪念,妄圖裂土封王,但沒有一個在中原安定後不被剿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