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哦,是狀元呀!”賽尚阿早知道龍啓瑞,他認爲這麼應和一句就算是給鄒鳴鶴面子了。
“把刀拿來!”賽尚阿命令跟隨,然後對鄒鳴鶴莊嚴說道,“我們看一看遏必隆寶刀吧!”
“遏必隆刀?”鄒鳴鶴臉色變了。
遏必隆是大清的建國元勳,他令人造了一口千錘百煉的名刀。寶刀的鞘和柄由純銀打造,上面鑲寶石,削鐵如泥,一直藏於皇帝內府。乾隆十三年1748年,遏必隆嫡孫訥清任遠征金川總統將軍,接連打敗仗。乾隆令人將這寶刀送往前線,下令“用其祖父遏必隆刀斬其不肖孫子”。可憐訥清被其祖父鍛造的名刀砍去腦袋,全軍因此戰慄,奮勇打仗,終於平定了金川。把刀交給賽尚阿,表明皇帝不同尋常的決心。刀是權威的象徵。有此刀在手,即便是鄒鳴鶴這等高官,賽尚阿也可以立馬將他斬殺。
鄒鳴鶴急忙跪在當地,賽尚阿本人也面色蒼白。
太平軍一直在移動,它就像一個吸收器,各地上帝會會員——那些未能到金田村的人,當太平軍經過時,紛紛踊躍加入。太平軍雖已進軍象州,但要北上,路還有點不對,頭目們連忙鋪開地圖,反覆研究作戰計劃。
“回桂平吧!”楊秀清決斷。這是往回走,要重新尋找北上的路。不過,進軍象州絕不是白跑路,除了熟悉地理,沿途還增加了兵力,太平軍每移動一次,兵力都要增加。
終於,軍隊從象州返回武宣,循原來路線回到了紫荊山。
“我們是準備受包圍纔回來的。”馮雲山向頭目們解釋。
“爲什麼明知要被包圍還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