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要收羅人才呀!”
“不,人才太少。人才不只要收,還要培養。對了,我還有件事要拜託連先生。”
“什麼事?”
“我想把一個孩子拜託給你。放在先生身邊,讓他爲先生乾點雜活兒就行了。先生見過大世面,常給他談談廣州、上海的事和香港、日本的情況,這孩子會長進的。”
“是個有希望的孩子嗎?”
“很有希望。”楊秀清點了點頭,“還只有十四歲,需要鍛鍊。”
太平軍雖號稱十萬,到永安時卻只有一半。這支軍隊的特點就是非戰鬥人員多,清方記載,當時太平軍總數三萬七千人,能打仗的僅有五六千人。這種估計未免低了些。可靠點的觀點認爲,其總數有五萬,士兵兩萬。即便是五萬,也是個很大的數字。單是供給全體人員的食糧就是項重大工作。補給工作的重要性並不亞於作戰。能從事這種工作的人並不多,太平軍愈來愈需要人才,楊秀清也在努力,這關係到太平軍的生死存亡。
楊秀清把十四歲的陳丕成託付給連理文,期待他在將來能發揮作用。陳丕成與李以文在藤縣同村。不過,他和李以文不一樣。李以文是在太平軍經過村子時參軍的,而他早就跟隨其叔父陳承鎔去了金田。他年紀雖小,卻是金田時代的老資格,楊秀清很看重他。
“是個可愛的孩子!”這是理文對陳丕成最初的印象。後來,陳丕成改名陳玉成,文獻上說他“貌甚秀美,絕無殺氣”。楊秀清大概不期望他將來能當軍人。
“請您多多指教!”陳丕成低頭行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