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舜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譚七搞諜報工作,他說不能用很多人,是說很難找到人協助。用錢僱來的人靠不住。以前協助太平軍的人,大多對當政者懷有敵意,或對現狀不滿,起碼認爲現狀應當改變。長沙一帶天地會勢力相當強大,他們反對現有制度,但現在協助的人卻很少,譚七感到苦惱。長沙大部分居民都覺得現在的狀況不錯,要改變,他們不會贊成。誰想破壞目前的好光景,誰就會把百姓推到敵人那一邊去。
“這樣不行啊!”理文挨近譚七身邊,小聲說道,“一定要把長沙的情況原原本本地轉告給天王或東王。百姓對官府現在的做法很滿意,很難找到內應。我個人意見,不要打長沙,趕快向前進軍。不管能不能接受,我這個意見望一定轉達。”
“一定轉達。”譚七點了點頭。
“對手是左宗棠啊!”理文想把這話說出來,但又打消了這想法。
太平軍中不會有人知道左宗棠的名字。長沙城治安好,不是因爲那五萬軍隊,而是因爲強化了軍紀。左宗棠不過是區區幕客,但他憑藉幕僚之便,可以對張亮基施加很大的影響。加強軍紀、發放庫錢、收購物資、救濟貧民,都是左宗棠的建議。
在當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高級官僚中,布政使潘鐸算是個敢作敢爲的有才之人。因爲庫錢屬布政使管轄範圍,中國的官僚制度培養了極其強烈的山頭主義思想,即使巡撫聽取了幕客意見,想用省裏的錢庫,若布政使不同意,那他也毫無辦法。
長沙城的狀況出現了很大的好轉,治安好了,婦女和孩子可以放心外出,街上自然熱鬧了。軍隊的待遇好了,伙食改善了,還有酒喝,士兵自然也不會到街上逞兇。
儘管這些變化是暫時的,但在長沙的百姓看來非常可喜。這是由於政府中出了張亮基、潘鐸、左宗棠這些有能力的人。《湘軍志》記載,當時人們“忘其爲圍城焉”。
城內巡邏的士兵也都穿上了制服。當時一提到當兵的,百姓就唾棄。爲了扭轉這個印象,首先要改善裝束,尤其是百姓經常看到的巡邏隊,更要穿着漂亮。這也是左宗棠的意見。他這個人有着連他自己都未意識到的特殊本領,那就是自己的意見,即便不是真知灼見,也總能順利地爲上司所採納。
當然,左宗棠可不是見什麼人說什麼話的性子。他一面整頓巡邏隊的“面子工程”,一面在幕後大量使用下流的角色,從而使自己的建議被接受。在做綠色圓圈裏繡着大紅“勇”字的制服這件事上,左宗棠是這麼說的:“湖南會黨衆多,必須嚴加禁止。發現會黨頭目,應當立即拘捕,因此大可起用各類密探。若不把違抗政府之人揭發出來,他們就有可能變爲敵人的內應。”所謂“各類密探”其實就是指把那些犯有前科、地地道道的人渣暗地放出去。這樣骯髒的工作,上層人士是不願做的,只能交由下級去處理,事後聽聽彙報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