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與會的一些將吏提出了四條必須班師的理由。一、我們的糧草快完了,而宋老生和屈突通遙相呼應、據險而守,一時半會兒絕對攻不下來。二、李密雖然口頭上說與我們聯合,可這到底是不是一個陰謀還很難說。三、突厥人貪而無信、唯利是圖,劉武周曆來與其狼狽爲奸,所以他們企圖進犯太原的消息不可不信。四、太原是我們唯一的根據地,義兵的家屬都在那裏,不如先回去保住大本營,然後再從長計議。
此言一出,多數人都投了贊成票。
李淵不置可否,把目光轉向一直悶聲不響的李建成和李世民,說:“你們意見如何?”
此時此刻,他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兩個兒子身上了。
因爲衆位將吏的意見讓他有些失望。
誠然,李淵也認爲他們的說法有一定道理,萬一出師未捷而老巢被佔的話,那麼後勤補給就會中斷,將士們就會喪失鬥志,隊伍就會陷入進退失據、腹背受敵的困境。這種危險的確是存在的,李淵心裏何嘗沒有相同的擔心和顧慮?但是換個角度來看,義軍自從大張旗鼓地南下以來,至今未打一仗、未下一城,倘若稍遇挫折就當縮頭烏龜,那還奢談什麼平定海內、問鼎天下?到時候不但會遭天下英雄恥笑,而且好不容易凝聚起來的人心和士氣也會潰散瓦解、功虧一簣!太原固然重要,可始終龜縮在老巢中就能高枕無憂了嗎?恰恰相反,這更危險!因爲這麼做等於是在向隋朝的軍隊、向突厥人和劉武周、向四方羣雄示弱!到時候這些人四面來攻,太原就能保得住嗎?就算勉強保住了,日後還要不要爭霸天下、要不要再度出征?如果再度出征,那麼來自後方的突厥人和劉武周的威脅不是照樣存在嗎?除非永遠龜縮在太原一隅,否則這個“前進還是後退”的問題就會像一場可怕的夢魘一樣永遠纏繞在李淵和所有人的心頭。
所以,選擇後退實際上是在逃避問題,而不是在解決問題。
既然這個問題不可能自動消失,既然前進和後退都存在危險,那麼爲什麼不選擇前進、放手一搏呢?
想到這裏,李淵實際上決心已定。
但是這些話李淵不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