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靜如處子,動如脫兔。
這八個字既可以用來形容李世民的戰術風格,又可以用來概括李世民的戰略精髓。
從武德二年十一月中旬到武德三年四月下旬,李世民與宋金剛對峙了將近半年,除了發動一兩次十拿九穩的奇襲之外,李世民基本上按兵不動;可當宋金剛全線撤退的時候,李世民卻親率大軍死死咬住不放,一日一夜追出了二百餘里,與定楊軍大小數十戰,連戰連捷,一直把宋金剛追到了高壁嶺(今山西靈石縣南)。在這次長途追擊中,李世民坐下那匹世所罕見的汗血寶馬特勒驃可以說立下了赫赫戰功;通過收復河東這一戰,特勒驃從此名揚天下。(特勒驃也是著名的“昭陵六駿”之一,體形壯碩、腹小腿長;李世民給它題寫的讚辭是:“應策騰空,承聲半漢,入險摧敵,乘危濟難。”)
在被唐軍一路窮追猛打之後,宋金剛真正領教了李世民的軍事才能。這種才能由兩種力量組成,一個是高度的忍耐力,一個是驚人的爆發力。
當這兩種能力異常完美地結合在同一個人身上的時候,就會讓對手深刻地體驗到兩個字——可怕。
感到可怕的還不只是李世民的對手,還有李世民的部屬。
當唐軍一口氣追到高壁嶺下的時候,劉弘基覺得無論如何也不能再往前追了。
孤軍深入,用兵之大忌啊!
劉弘基緊緊抓住李世民的馬繮,說:“大王破賊,追逐至此,功勳已足,如果再不停止追擊,一再深入不已,大王難道不愛惜自己的生命嗎?再者,弟兄們已經疲憊不堪、飢渴難耐,應該就地紮營,等到大軍主力和糧食全部集結,然後繼續北進也爲時不晚。”
李世民的回答是:“宋金剛計窮而走,衆心崩離,功難成而易敗,機難得而易失,必定要一鼓作氣將其消滅。倘若停滯不前,讓他們有充分的時間休整和戒備,就不能再攻擊了。我現在只能考慮如何盡忠報國,不能考慮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