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兄弟下毒,李世民吐血 (第2/5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就是在這次夜宴上,發生了一起撲朔迷離、備受後人爭議的“毒酒事件”。
據《舊唐書·隱太子建成傳》記載(《新唐書》、《資治通鑑》所載與之大同小異):“(建成)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李世民)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李神通趕緊將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李淵聞訊,立即下了一道手詔給李建成,說:“秦王一向不能飲酒,從今往後不準再舉辦夜宴。”言下之意是警告太子不要再玩什麼小動作,隨後李淵便親自前往秦王府探視李世民。
李淵肯定意識到太子和秦王已經水火不容了,於是就向李世民提出了一個消解紛爭的辦法。他說:“當初建立大計,後來又平定海內,都是你的功勞,當時就想立你爲太子,可你卻堅決推辭,我也只好成全你的美意。再說建成年長,當太子的時日已久,我也不忍心剝奪他的繼承權。看你們兄弟好像不能相容,都住在京城裏,必定要產生衝突,我想讓你重新掌管陝東道大行臺,居住洛陽,自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以東的國土都由你做主,准許你建立天子旌旗,一切仿照西漢梁孝王劉武的做法。”
李淵說完,秦王已經泣不成聲,以不願遠離膝下爲由推辭。
這當然是李世民在故作姿態,其實高祖的安排正是他求之不得的。我們知道,唐朝實行“兵農合一”的府兵制,士兵平時務農,農閒習武操練,戰時出征,所以,除非面臨戰爭,由天子下詔,兵部頒令,將領纔有權統率軍隊,否則即使是像李世民這樣的十二衛大將軍,平時手中也沒有兵權。而在長安,東宮和齊王府的勢力加起來要比秦王府強大得多。東宮曾私募長林兵兩千餘人,而齊王也一直在“募壯士,多匿罪人”(《舊唐書·巢王元吉傳》),兩人兵力相加,總數應該不下於三千人。而秦王雖然也“素所蓄養勇士八百餘人”(《資治通鑑》卷一九一),但明顯處於劣勢,雙方一旦在京師開戰,秦王很可能會喫虧。所以,出鎮洛陽對於李世民來說,實在是進可攻、退可守的上上之策。李世民之所以命溫大雅和張亮經營洛陽,其用意也正在於此。
李淵最後說了一句:“天下一家,東西兩都,相距很近,我想念你的時候就去看你,你不必傷心。”於是事情就這麼定了下來。
聽到李世民即將被派駐洛陽的消息,太子和齊王大感不妙。秦王一旦到了洛陽,手上就掌握了土地、城池和軍隊,這無異於猛虎歸山,必將後患無窮。二人緊急磋商之後,得出了一致結論——如果把秦王控制在京師,要擺平他易如反掌。
隨後太子便命人向高祖遞上密奏,聲稱:“秦王左右都是山東(崤山以東)人,一聽說要前往洛陽,沒有不歡呼雀躍的,觀察他們的心志,恐怕是一去不返了。”同時授意心腹大臣不斷向高祖分析其中弊害,勸他收回成命。這些人向李淵說了什麼史書無載,但按照上述的密奏內容,其遊說之言不外乎如此:一旦秦王據有洛陽這個形勝之地,剛剛統一的國家就會再度面臨分裂的危險;陛下您健在的時候,秦王和太子或許還能暫時隱忍,可一旦您千秋之後,雙方勢必爆發武裝衝突,甚至可能導致大規模戰爭,到時候家國分崩、生靈塗炭,後果將不堪設想啊!
也許就是在近臣的如此遊說之下,李淵感到此事非同小可,於是暫時中止了命秦王赴洛陽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