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登基 (第2/8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此次大饗,武后儼然已是以一副天子的姿態在主持祭獻之禮。有心人不難發現,這幾乎就是一次隆重的登基預演。
至此,武周革命的大幕已經訇然拉開,一個新王朝的曙光也已經噴薄而出。
按照古代中國的政治傳統,王朝更迭、革故鼎新之際,首先要做的事情,當然就是“改正朔”了。
永昌元年(公元689年)十一月,神皇武氏再饗萬象神宮,宣佈廢除沿用千百年的夏曆,啓用周曆,以十一月爲歲首正月,改永昌元年十一月爲載初元年正月。按照儒家學說,夏、商、周各承天命,皆以建立正朔來表明其爲天命所歸,故夏之正朔就是一月,商之正朔爲十二月,周之正朔就是十一月了。武后自稱姓出姬周,所以在此刻改行周曆,顯然是爲其政權革命建立意識形態的基礎。正所謂“於彼新邑,造我舊周;光宅四表,權制六合”。(《全唐文補遺·武懿宗墓誌銘》)
正朔易則新命生,武周興而李唐除。
改完正朔後,武后又做了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事情——改文字。
她讓族侄鳳閣侍郎(中書侍郎)宗秦客負責起草,由她最終敲定,一共改了“天”“地”“君”“臣”“日”“月”“年”等十二個最常用和最具有政治意義的文字(其後又陸續更改了一些,據說前後共計十七字,或說二十一字)。從這些新字的字形構造上,人們足以解讀出豐富的政治意涵。比如“君()”字,就是由“天下大吉”四個字合成;“臣()”字,是上面一個“一”,下面一個“忠”;“年()”字由“千千萬萬”四字合成;“聖()”字由“長、正、主”三字合成。
在所有新造的文字中,只有一個字是永遠屬於神皇武氏一個人的。當其她的新字隨着武周王朝的湮滅而迅速被人們拋棄和遺忘時,惟獨這個字永遠不會從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它就是“曌”。日月當空,千秋彪炳。
神皇武氏用這個華麗、大氣、厚重的文字,爲自己重新作了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