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的狼煙:契丹叛亂(上) (第1/6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證聖元年(公元695年)四月,洛陽皇城的正南門——端門之前,赫然聳立起一座神奇而壯觀的金屬建築物。
它的名字叫天樞,全稱爲“大周萬國頌德天樞”。
這座紀念碑式的建築物是武三思倡議鑄造的,其宗旨在於“銘紀功德,黜唐頌周”(《資治通鑑》卷二〇五)。天樞基座爲鐵鑄,高二十尺,周長一百七十尺,周圍有銅鑄的蟠龍、獅子、麒麟等瑞獸環繞;其上爲八棱銅柱,高度一百零五尺,直徑十二尺;頂部爲騰雲承露盤,四條十二尺長的蛟龍人立而起,捧出一顆碩大的銅火珠;火珠高一丈,周長三丈,金碧輝煌,光侔日月。整座天樞的整體高度大概在一百四十七尺左右,約合今四十四米,相當於十幾層樓那麼高。整項工程耗費銅五十餘萬斤,鐵三百三十餘萬斤,錢二萬七千貫。基座上刻有武三思撰寫的碑文,還有文武百官及四夷君長的名字,以及武曌御筆親書的“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八個大字。
天樞本是北斗七星中第一星的名稱,通常用來比喻國家權柄。《論語·爲政》說:“爲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衆星共之。”意思就是國君如果施行德政,就會像北極星被衆星環繞一樣,得到臣民的尊敬和愛戴。因此,大周萬國頌德天樞的寓意,就是吹捧女皇武曌以德政治國,並且表達了天下臣民和周邊四夷對她的萬分景仰和衷心擁戴之情。
女皇武曌很欣慰,也很自豪。
既得上天眷顧,又獲兆民擁戴,歌功頌德之聲不絕於耳,當皇帝當到這個份上,還不足以令人欣慰和自豪嗎?這一年九月,滿腔豪情的武曌又在神都南郊祭祀天地,加尊號“天冊金輪大聖皇帝”,大赦天下,改元“天冊萬歲”。
天冊萬歲二年(公元696年)臘月,大周王朝再度迎來了一場激動人心的盛典。
女皇武曌在嵩山舉行了隆重的封禪典禮。
三十年前,她曾經以皇后的身份參與了泰山封禪。而今天,她是以皇帝的身份——以古往今來第一位女皇帝的身份——主持嵩山封禪。中國歷史上舉行過封禪的皇帝共有七位:秦始皇、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其中,六位男性皇帝皆封禪泰山,只有武曌是中國歷史上惟一一位在泰山之外封禪的皇帝。
武曌爲什麼會選擇嵩山呢?首先,是她一貫喜歡標新立異的性格使然;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據說嵩山之神姓武,算是武曌的本家,所以她當然希望本家之神能夠保佑大周王朝國祚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