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之亂:不再安寧的後院 (第1/7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自從安史之亂爆發後,帝國的大片山河都遭到了叛軍鐵蹄的蹂躪,戰火燃遍大河南北,狼煙籠罩東西兩京,唯獨帝國的財賦重鎮——江、淮地區,幸運地躲過了戰禍的荼毒,始終保持着相對安寧。無論是當初永王李璘的短暫叛亂,還是燕軍一次次向江淮進兵,最終都沒能打破這片“帝國後院”的安寧。
然而,到了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江、淮地區的安寧還是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叛亂打破了。
叛亂者名叫劉展,時任淮西節度副使兼宋州(今河南商丘市)刺史。嚴格說來,劉展是被逼反的。
因爲他一無謀反動機,二無叛亂形跡,之所以走上這條不歸路,其實是源於無處不在的官場鬥爭。
劉展有一個同僚兼好友,名叫李銑,時任御史中丞兼淮西節度副使,兩個人都是淮西節度使的副手。按照官場的遊戲規則,劉展和李銑是不能走得太近的,否則必會引起頂頭上司的猜忌。可問題是,劉、李二人的性格都不是那種小心謹慎、溫和內斂型的,而是鋒芒畢露、我行我素的,所以根本不管這一套。這兩人不但成了私交甚篤的鐵哥們,而且還是配合默契的政治拍檔。他們從不把頂頭上司放在眼裏,甚至經常聯手把上司架空。歷任淮西節度使都對這兩個桀驁不馴、狂妄自大的傢伙深惡痛絕,可又拿他們沒辦法。後來,有一個狠角兒來到了淮西節度使的任上,於是好戲就開場了。
這個狠角兒叫王仲升。他可不是一盞省油的燈,更不會像前幾任節度使那樣心慈手軟。上任不久,王仲升就以“貪暴不法”的罪名將李銑逮捕,旋即奏請朝廷,毫不留情地砍掉了李銑的腦袋。
除掉李銑後,王仲升又迅速把矛頭轉向了劉展。
當時,民間盛傳一首謠讖,其中一句是“手執金刀起東方”。王仲升就將謠言附會到劉展身上,然後授意監軍宦官邢延恩入朝奏報,稱劉展一貫犯上抗命,且“劉”姓應驗謠讖,應儘早將其剷除,以絕後患。
邢延恩回京後,極力向肅宗進言,說:“劉展和李銑是一夥的,如今李銑既除,劉展懼不自安,若不趁勢除掉,恐怕會生變亂。但是劉展手握重兵,必須用計除之。奴才斗膽建言,不妨擢升劉展爲江淮都統,讓他接替原都統李峘,等他交出兵權,前往廣陵赴任時,再於途中將其逮捕。”
肅宗依計而行,下詔任命劉展爲江淮都統(即一人兼任淮南東、江南西、浙西三道節度使),同時下了一道密詔,命原江南西、浙西節度使李峘,原淮南東道節度使鄧景山聯手除掉劉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