僕固懷恩:一顆潛在的叛亂種子 (第2/9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安史之亂結束後,大功臣僕固懷恩的意見就毫無疑義地成了代宗朝廷“河北政策”的唯一指南。剛剛平定史朝義,僕固懷恩便迫不及待地向代宗上表,奏請將河北的燕朝降將就地任命爲唐朝的節度使,李豫連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於是,燕朝的河北諸藩就這麼搖身一變,成了唐朝的河北諸藩。朝廷任命張忠志爲成德軍節度使,仍轄恆、趙、深、定、易五州,並賜名李寶臣;任命薛嵩爲相、衛、邢、洺、貝、磁六州節度使;任命田承嗣爲魏、博、德、滄、瀛五州都防禦使,不久擢爲節度使;任命李懷仙爲幽州、盧龍節度使,仍轄原有六州。
諸藩相視而笑。
星星還是那顆星星,月亮還是那顆月亮,地盤還是那些地盤,刀槍也還是那些刀槍!唯一的差別,就是把城頭上的旗子從“史燕”換成“李唐”。
這樣的差別實在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諸藩都笑得十分愜意。
與此同時,僕固懷恩也在一旁笑得意味深長。
此前,河北諸藩就已經向他表了忠心,願意投其麾下以效犬馬,如今朝廷既然承認了他們,那就等於是把河北諸鎮劃入了他的勢力範圍。有了這些強藩做黨援,僕固懷恩就無須擔心自己的權力和地位在叛亂平定之後被皇帝削弱了。(《資治通鑑》卷二二二:“懷恩恐賊平寵衰,故奏留嵩等及李寶臣分帥河北,自爲黨援。”)
自古以來,功臣與叛亂大抵都是相反相成的,正是有了叛亂的存在,纔有了功臣的崛起;同理,叛亂一旦平定,功臣必然會隨之恩寵日衰,輕則兵權被削,重則被皇帝兔死狗烹!歷朝歷代,這樣的例子可謂不勝枚舉。正是爲了防範這一點,僕固懷恩纔會力挺李寶臣、薛嵩這幫燕朝降將,並與他們暗通款曲、互爲奧援。
說白了,要想避免“賊平寵衰”,最好的辦法就是——養寇自重。
對於僕固懷恩養寇自重的心思,代宗李豫基本上毫無察覺。對他來講,只要河北諸藩能夠棄暗投明,讓這場該死的叛亂早一天平定,那就阿彌陀佛萬事大吉了。至於這麼做是否會導致什麼隱患,是否會引發什麼新的危機,代宗似乎根本就無暇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