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保衛戰 (第1/8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奉天只是一座中小規模的城市,其兵力、糧草、物資、裝備都極爲有限,被朱泚強攻半個多月之後,消耗巨大,形勢萬分危急。如果四方勤王之師遲遲不來的話,奉天隨時可能被朱泚攻破。
建中四年十一月初,第一支援兵終於出現了。
這支援兵有一萬餘人,由靈武留後杜希全、鹽州(今陝西定邊縣)刺史戴休顏、夏州(今陝西靖邊縣北)刺史時常春、渭北(治所在今陝西富縣)節度使李建徽四路勤王之師集結而成。這支援兵雖然兵力不多,但畢竟是一支生力軍,對於鏖戰已久、傷亡慘重的奉天守軍來講,它就是一根救命稻草,就算不能解奉天之圍,至少能幫奉天多守一段時間,以待後續援軍。
然而,此刻奉天城的外圍全是朱泚的軍隊,援軍入城只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是距離奉天北面十二里的漠谷,二是距奉天西北四里的乾陵(唐高宗李治陵寢)。
援軍到底該走哪條路?
德宗的臨時朝廷就此發生了激烈的爭執。渾瑊和關播都認爲,絕對不能讓援軍走漠谷,因爲此地既險又窄,一旦遭到叛軍伏擊,後果將不堪設想。所以,唯一的選擇就是走乾陵。援軍可以利用茂密的樹林隱蔽行軍,在樹林東北面的雞子堆紮營,與奉天守軍裏應外合,分散敵軍兵力,減輕奉天的正面壓力。
可是,此議卻遭到了盧杞的強烈反對。他的理由是:走漠谷的行軍速度更快,就算遭到伏擊,奉天也能立刻出兵接應,萬萬不可走乾陵,因爲這會驚動先帝陵寢。
驚動先帝陵寢?
這真是一個愚蠢透頂的理由,可它卻是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從軍事上來講,這個理由不值一哂,更不值一駁;但是從政治上來講,這個理由絕對正確,而且讓德宗李適很難反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