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向李唐的人 (第1/16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元和四年十月十一日,憲宗下詔剝奪了王承宗的官爵,任命左神策中尉吐突承璀爲左右神策、河中、河陽、浙西、宣歙等道行營兵馬使,兼招討處置使,率領中央神策軍,會同成德周邊藩鎮討伐王承宗。
憲宗果然任命宦官爲統帥了。
任命書一下,朝中輿論大譁。
就像憲宗所預料的一樣,文臣們此前的沉默並不代表默許,而只是佯裝不知。他們的策略是暫時按兵不動,先暗中攢着勁兒,只等憲宗正式發佈任命,再一擁而上,一起發飆。
第一個上疏力諫的人是時任翰林學士的白居易。
他說:“國家征伐,應該派遣真正的將帥,自古到今,從未見過徵調天下之兵,卻交給一個宦官統領的。臣恐四方聞之,必輕朝廷;四夷聞之,必笑中國。陛下忍心讓後人代代相傳,說命令宦官當軍隊統帥是從陛下開始的嗎?臣擔心盧龍的劉濟、義武的張茂昭、河東的範希朝、昭義的盧從史,乃至各道將領都會以接受宦官的指揮爲恥。軍心不齊,大功從何建立?陛下此舉,簡直是幫了王承宗一個大忙。陛下若是認爲吐突承璀勤勉,可授予官爵;若認爲他忠誠,可賞賜財帛。至於軍國大權,事關社稷安危;朝廷制度,出自祖宗所定。陛下難道寧願寵信宦官而破壞法制、自損聖明嗎?”
在奏疏的最後,白居易說了一句分量很重的話:“請陛下慎思於一時,以免貽笑於萬代。”
憲宗大爲不悅。
緊接着,朝中的諫官御史們也紛紛上疏,反對授予吐突承璀如此重大的兵權。
然而,憲宗卻置若罔聞,對所有諫言一概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