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宰相的鬥法 (第2/6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絳一聽就明白是怎麼回事了,於是不慌不忙地答道:“所謂‘同年’,只不過是九州四海的人偶然同登科第,或者登第後才相識,哪裏談得上什麼情誼!陛下不以臣愚昧,讓臣備位宰相,而宰相的職責就在於量才錄用,如果真有才幹,就算是兄弟子侄也要大膽起用,何況‘同年’!倘若爲了避嫌而捨棄人才,那是明哲保身,不是出於公益。”
憲宗深以爲然,說:“很好,朕就知道你不是那樣的人。”於是當天就催促元義方離京赴任。
元義方被貶是一個信號,表明在兩個宰相的鬥法中,李吉甫已經漸落下風了。
李吉甫充滿了危機感,隨後越發想要討好憲宗,可遺憾的是這麼做只能適得其反。
三月的一天,憲宗在延英殿與宰相討論政事,李吉甫趕緊粉飾了一番太平,然後不失時機地說:“如今天下已經太平,陛下應該及時享受帝王之樂。”
李絳當場發出幾聲冷笑,說:“眼下,河南河北五十餘州,都是國家政令推行不到的地方;吐蕃人的勢力已經逼近涇(今甘肅涇川縣)、隴(今陝西隴縣)一線,烽火從未平息。還有,各地的水旱災害不斷髮生,國家倉廩空虛。所有這一切無不表明,這正是陛下應該宵衣旰食的時候,豈能說天下太平,還敢說什麼及時行樂?”
憲宗當即首肯:“賢卿所言,正合朕意。”
李吉甫被嗆得滿臉通紅,卻又不能發作,只好悶頭不語。
片刻後,憲宗又問他們,德宗貞元年間政事治理得不好的原因是什麼。李吉甫自認對這個問題相當有把握,連忙搶着說:“德宗自以爲聖智,不信任宰相,導致奸臣有機可乘,因而作威作福,其政治之所以敗壞,原因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