蠢蠢欲動的河北 (第1/5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我們說穆宗李恆絕非英明之主,這並不是在冤枉他。因爲他上臺後的種種表現實在令人不敢恭維,也讓一度看好他的臣民們大跌眼鏡。
元和十五年二月初,李恆剛剛脫掉爲憲宗服喪的孝服,就急不可耐地投入到了倡優、雜戲、宴遊、打獵等一系列娛樂活動當中。諫官們屢屢上疏勸他節制,可新天子卻充耳不聞。
縱情於聲色犬馬的同時,李恆更是花錢如流水。只要他樂意,隨時隨地都會賞賜給那些倡優戲子一大堆金帛。諫議大夫鄭覃、崔郾等人實在看不下去,就一起入閣勸諫,說:“金銀綢緞都是百姓的血汗,除非爲國家立功,否則不應濫賞。宮庫目前雖有存餘,但請陛下愛惜,萬一將來戰事又起,方能不再向百姓徵收重稅。”
李恆盯着他們看了好一會兒,忽然喫驚地問宰相:“這幾個人是誰啊?”
宰相連忙回答:“是諫官。”
這“君不識臣”的一幕,發生在李恆即位已經九個多月的時候。可由於天子大部分時間都在關注娛樂事業,所以來不及認識自己的臣子。
爲了表示對諫官們直言進諫的感謝,李恆隨後便派人去慰問他們,說:“朕會照你們的話去做。”宰相們聽到都很高興,覺得當今天子在這一點上和憲宗早年還是很相似的,那就是虛心納諫,從善如流。
這是社稷之福、人臣之幸啊!所以他們紛紛向皇帝道賀。
可他們很快就發現自己錯了。
因爲天子李恆對待諫言的態度是——虛心接受,堅決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