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大“財”疏:文宗的軟肋 (第1/7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朝廷的宣戰書一下,諸藩立刻產生了不同的反應。
武寧節度使王智興表現得最積極,不僅親率三萬大軍開赴戰場,而且自備了五個月的軍糧。當然,王智興之所以如此自告奮勇,並不見得是出於對朝廷的忠心。首先,武寧地處江淮,與河北的利益聯結不是很緊密;其次,王智興也未嘗不是想利用朝廷與河北的矛盾,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比較讓人意外的是,歷來同穿一條褲子的河北三鎮,此次在對待橫海的問題上,卻採取了很不相同的立場。
橫海雖然位於河北境內,但與盧龍、魏博、成德這三個造反專業戶比起來,跟朝廷打架的經驗要少得多,本身的實力也小很多。所以,朝廷一發出討伐令,李同捷就趕緊給三位老大送了一大堆珍玩和美女,希望他們出手相助。
面對李同捷的賄賂和求援,三鎮的反應各有微妙之處。
最先作出反應的是盧龍節度使李載義。當李同捷的侄子帶着禮物來見他時,李載義想都不想就把他綁了,隨後連人帶東西一塊獻給了朝廷,做得相當絕情,一點面子也不給。
李載義之所以急於跟橫海劃清界限,原因自然也不是出於忠誠,而是出於心虛。
作爲一個靠兵變上臺的節度使,李載義很清楚,自己上位的合法性其實遠比李同捷弱得多。人家至少還是父死子繼的,而自己卻是篡位奪權的。如今,朝廷居然派他這個篡位的去打那個世襲的,顯然是給他一個表露忠心、塑造忠臣形象的機會。不管李載義心裏怎麼想,至少在表面上,他很有必要利用這個機會把自己洗洗白,以加強自己權力的合法性,鞏固節度使的地位。
此外,被他殺掉的前任節度使朱延嗣是朱滔後人,雖然朱氏已被他滅門,但畢竟好幾代人當過節度使,在盧龍將士中不乏擁躉,如果李載義不能趁這次機會取得朝廷的信任和支持,日後能否坐穩節度使的位子,實在很難說。因此,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講,他都必須對橫海擺出一個強硬的姿態。
相對於態度鮮明的李載義,魏博史憲誠的立場則是相當曖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