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民國之大導演(36) (第3/10頁)
少年夢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常風臣作爲京劇大家在京城票友圈那可是泰山北斗級別的大人物,除了奉系,就連北伐隊伍那邊都有許多大佬是常先生的戲迷。
而且梨園大佬中不僅只有常先生一個人發話。崑曲、評劇甚至就連唱大鼓書和梆子戲的都有老前輩響應常先生號召,要求徒子徒孫都給徽戲搭把手,讓徽戲能夠繼續傳承下去。
這麼多大前輩一發話,梨園子弟哪敢不聽?當下北平就有很多大佬發話讓手下采購《貴妃醉車》的電影票當做贈票發給部門員工或小弟,正好藉此進行團建。
由此,北平爆發出來了轟轟烈烈的搶救徽戲運動。這場由《貴妃醉車》引發的搶救徽戲運動持續了整整十幾年,在民國戲曲史上留下來濃墨重彩的一筆。而謝聽瀾也以圈外人的身份成爲後世無數徽戲子弟銘感五內的大恩人,是後世人提及民國梨園史絕不能忽略的人物。
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把時間重新拉回1926年的夏天,此時此刻的北平註定要記住《貴妃醉車》這部電影。
繼梨園子弟的歡迎熱後,隨即掀起來了黃包車伕們的觀影熱。
在以往的幾十年,黃包車伕就是街上的牛馬,人類會關心牛馬的喜怒哀樂嗎?《貴妃醉車》是華夏第一部 拍黃包車伕的電影,劉大年就是這全華夏無數個黃包車伕的縮影!
導演謝聽瀾此時已經不是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了,他憑藉這部電影成爲無數黃包車伕親切的老朋友。現在朋友拍了電影,這些黃包車伕們甭管平時生活多拮据,此時都像電影裏買票給花醉樓首演捧場的劉大年那樣,也紛紛從牙縫裏省出來一兩毛錢去電影院觀影。
華夏再也沒有比《貴妃醉車》更奇怪的觀衆羣體了。一部文藝片,本應該被奉在廟堂之上,被長衫先生們品味欣賞,可是如今電影院裏長衫先生寥寥,來的都是什麼人?來的是妓女、戲子和黃包車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