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本張超以爲自己的想法很有前瞻性,誰知老爹聽了卻只是哼了一聲,不以爲然的道,“你說的這個班車是要付錢才能坐的吧?”
“這當然得付錢啊,不過付點車錢就能坐着車來,這也很划算吧?”
“划算個屁,二三十里路而已,走走路還能怎麼了。哪裏有那麼金貴,不走路那腳是用來做什麼的?除非是運了許多東西,才用牛馬車子。不然,誰還要花錢坐車,這不是有病?”
老爹不是享樂主義,而是樸素主義。在他看來,就算有錢,也不應當這樣浪費。走路又走不死,何必多花錢。
一番話,竟然說的張超無言以對了。
其實老爹的想法是這個時代人普遍的想法,小農思想,自給自足。他們一生最大的願意,就是能有一些自己的田地,然後努力幹活,沒災沒禍,攢點錢,修一孔新窯洞,然後娶個婆姨,生一堆孩子,然後再攢錢,等孩子大了,再給孩子修窯洞,給孩子娶媳婦,那時自己也慢慢老了,開始幫兒子帶孫子……
他們一般都不會離開鄉,更別說縣。就算離長安只有三十里,如果不是做役,可能幾年都不會去一次。就算去個鄉上縣裏,他們都會自己揹着乾糧。要買點鹽巴針線什麼的,也肯定是要從家裏背點雞蛋土雞或者糧食什麼的到集市上換。
老爹這樣的老府兵,南征北戰東征西討過,也算是比較少的見過大世面的人了。
“長安現在還是沒有以前熱鬧。”老爹說的是隋開皇后期和大業前期,那個時候纔是長安城真正最繁華熱鬧的時候,天下各地的許多百姓商賈,以及來自西域各地的胡商,都匯聚長安。
“長安以後肯定會越來越熱鬧。”張超望着那巍巍長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