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推開印刷坊的門,張超聞到一股極重的墨味。
門口兩個年青的小夥站在門內,警惕的盯着院裏,這是作坊的守衛。印書坊已經正式開始投入生產,同時在印刷數部書,目前光是雕版的刻字工都有了六百多人,制板工也有許多。作坊護建了不少屋子,外面還新修了一圈土牆,這個達到近千人的作坊,現在已經成了張家溝最大的一個建築羣。
修建在村莊外面,離着三里來地,有高牆圍着,裏面不但是做工的地方,也有新建的宿舍和食堂,這些工人平時喫住都在裏面。不經許可,是不得擅自離開的,更不準從裏面帶出一塊木板和一張紙片,張超專門新建了一個二十人的保安隊。
既是防止外人窺視,也防止裏面的工人泄密。
雖然說張超把整個印書坊分成了數個車間,採用的是流水線的作業方式。整個印刷過程,分爲寫版、刻版、印刷、裝訂,因此有了專門的寫工、刻工、印工、裝訂工。
原來都是由馬周包攬了寫稿,不過現在要印的書多,不可能一直都讓馬周整天寫稿子。因此張超也招募了一批抄書人,這些人本來寫稿書,字也寫的好。招募了這批人進來後,張超特意讓他們學習張體字。
其實這張體字就是宋體和仿宋體,後世人常說宋體字是秦檜所創,其實這也是一種以訛傳訛,宋體字真正流行是在明代。明代印刷業盛行,出版行多翻刻宋本,但爲求便捷,這些仿宋刊本經常只刻出膚廓,而非原來宋刻本的字體,到了清朝康熙的時候,甚至還專門規定,此後刻書,凡方體字稱宋體字,楷書均稱軟字。
宋體非宋,自然也就談不是什麼秦檜所創了。
張超開始想要用行楷,覺得行楷字好看,楷書有些呆板。可真正雕版刻字的時候,才發現,行楷是好看,但雕刻起來卻不容易。
最後張超便拿出了宋體字,此後又最終把雕版字體定爲仿宋體。只不過宋都還沒出現呢,因此,最後大家把張超拿出來的這字體稱爲老張體和新張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