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鮮卑人的“上帝之鞭” (第3/11頁)
雲海孤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顧命大臣們看不下去,這個鬧法,江山社稷怎麼辦?
當初劉裕給兒子挑選了四個顧命大臣,司空徐羨之、領軍將軍謝晦、中書令傅亮、護軍將軍檀道濟。劉裕病危時暗中囑咐劉義符留意輔臣們的動向:“檀道濟雖有幹略,而無遠志;徐羨之、傅亮,當無異圖;謝晦數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必是此人。”又寫下手詔:“後世若有幼主,朝事一委宰相,母后不煩臨朝。”劉宋王朝以後七帝沒有發生母后當權的事,然而叔侄兄弟爭位,最終被權臣奪去天下非劉裕可以預測。
魏軍入侵河南,劉義符不管不問,全憑大臣們做主。檀道濟諸將救援不力,致使河南淪陷,執政大臣上表自責,請求處分。劉義符也不追究,早將父皇提防輔臣的囑託拋到腦後,真正做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有時候好心人不一定得到好報,顧命大臣們開始密謀除掉他另立新君。
劉義符的錯不在於品德才學方面,錯在他根本不是做皇帝的材料。
顧命大臣們既然得到劉義符信任,爲什麼還要廢他呢?
東晉以來,江南是門閥士族的天下,劉宋王朝卻是由平民開創的國家。傅亮和檀道濟是庶族。徐羨之雖非寒門,然祖上無顯官,在桓楚時代只是個普通軍官。京口建義後,靠與劉裕同事的關係,一路平步青雲,做到司空、錄尚書事,接替劉穆之成爲宋朝的宰相,第一顧命大臣。
在高門望族看來,起自布衣的中才寒士騎在士族頭上令人委實感到不舒服,一旦因爲人主的荒誕導致晉朝復辟,他們執政地位能保得住嗎?所以包括劉裕最不放心的謝晦在內的輔政班子對待這次廢立事件竟出奇的步調一致。
廢掉劉義符,誰來做皇帝呢?按理說輪到劉裕次子,聰睿敏捷、喜愛文學的廬陵王劉義真。可他性情輕浮,與高門士族過從甚密,和大文學家謝靈運、員外常侍顏延之等人都是摯友。性格疏放的劉義真曾經揚言說,如果自己是皇帝的話,一定任用二人做宰相。他們當權,輔政們擱哪兒?
徐羨之等人放棄劉義真,想立劉裕的三子劉義隆。劉裕喜歡從小歷練諸子,四歲時劉義隆在參軍劉粹輔佐下坐鎮京口抵禦盧循;十四歲那年,已經當過無數州的都督;宋朝建立,封宜都王、坐鎮荊州。若非兩個哥哥不爭氣,不會輪到他當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