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功名起鵲洲 (第4/13頁)
雲海孤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戰爭的第一要素是綜合國力。建康有軍隊沒有糧食,有現役軍人沒有預備役兵員。劉彧深深懂得這一點,如果想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必須快。他反應之迅速完全不像他笨拙、肥胖的身體。
面對普天同叛的局面,劉彧中堂閱兵,盡發中央軍四面出擊,分兵平叛。山陽王劉休祐督劉勔、呂安國諸軍渡江北上,進攻合肥、壽陽;巴陵王劉休若督張永、蕭道成諸軍東下江東,直取義興、吳郡。劉彧親送大軍出征,當着軍士們的面做出擔保,“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無論多大罪過,朕決不追究。”
風雨飄搖的京都風平浪靜,中央軍將士們毫無顧慮地開赴戰場。劉彧這一招令天下諸侯措手不及,誰也不曾想到建康的反應竟是如此之快。
分兵出擊是兵家大忌,勢分力散。清太祖努爾哈赤在薩爾滸戰役中說過一句著名的格言,“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那是專指快速移動的騎兵而言。南京城不能隱藏,步兵無法機動,只能用一個字來解決戰鬥,“快!”
兵貴神速。劍客對決,比的是誰的劍快。當然,很多將領喜歡後發制人,以逸待勞,像獨孤九劍,專等你的破綻。可這需要條件,南京沒有糧食。
先發必有破綻,中央軍倉猝出動,準備不充分。江面舟艦雲集,江岸甲兵如山,喧譁嘈雜,亂哄哄行進。指揮官決定戰役的成敗,最先出動的南討大軍迫切需要選拔水陸兩軍的先鋒軍官。
陸軍先鋒選用沈攸之,別看沈攸之心狠手毒、反覆無常,朋友、叔叔都不放過,但領兵打仗真有一手。劉彧沒有看走眼。不相統領,雜亂無章的十支部隊構成的前鋒軍,在他手裏號令統一,軍容齊整。
然而,沈攸之任先鋒官沒幾天,便被兗州刺史殷孝祖替換,因爲殷孝祖是唯一一位支持朝廷的地方諸侯。他把妻子兒女拋在邊關,率兩千壯士入衛京都。作爲勤王獎勵,先鋒之職不能再給別人,沈攸之只得做副手。
水軍將領的選擇,王玄謨推薦張世。對於張世的任用,劉彧大犯躊躇。並非張世軍事經驗不足,也非出身平凡,而是因爲張世的名字過於娘娘氣。小瀋陽的躥紅,那是因爲中國存在壓抑的同性戀傾向,以及對包養小白臉的渴望。劉彧不同,非同性戀,是有神論者。
只有二十五歲的劉彧,非常迷信,好鬼神,多忌諱,連平常言語文書之中有關禍敗兇喪之類的字及其相近的字均需迴避,觸犯了要殺頭。有幾個典故足見此人迷信的性格已經融入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