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們常常喜歡用大爆炸來形容某些科學的發展。信息大爆炸,金融大爆炸,物理大爆炸……,後來還編出了宇宙大爆炸和生活大爆炸……
實際上,從18世紀開始,人們就已經開始爲不斷發展的科技而感到驚訝。
甚至科學家們自己也是如此。
此前的幾千年裏,學者們的生活是很悠哉的,科學的發展也能夠配合閒適的生活節奏。諸如意大利的先生們將方程式當武功祕籍一樣珍藏的事情並不在少數,高斯在解決十七邊形的問題後,就很喜歡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用書信的方式郵寄給朋友,而不是發表出來,他的很多成就都是在死後被人們翻出來的,費馬也有同樣的癖好,經典的費馬大定理即來源於某本書空白處的兩句話,他本人宣稱:“我已找到一種美妙的證法,可惜這裏空白的地方太小,寫不下——可憐見的,後世人用了三四百年的努力,方纔解決這個問題,如果他真的能用某種美妙的證法,而不是幾百頁的複雜公式,歐拉、高斯、阿貝爾、柯西等人或許會在異世暴打他一天、兩天、三百年……”
而到了19世紀,如果哪個科學家膽敢將研究內容珍藏起來,他的墓誌銘將會空白一片——沒有哪種技術,哪種理論,哪種發現,會等待他10年時間,如果運氣不好的話,一次郵政延誤就能讓他陷入無休止的爭論中。
究其原因,還是知識積累的問題,當一類知識積累的足夠多的時候,各種各樣的分支就會自然而然的生長出來,速度也會越來越快,程晉州現在遇到的局面也是如此。
他記憶中儲存的知識,都是經過大師們千錘百煉的精華內容,至少也是某個體系的支撐。那些很快就會被淘汰,或者非主線的分支,過渡性的研究,都不會存在於程晉州所學習的課本中,要讓他完全的闡述出來,也是非常困難的。
此外,他將某個部分的內容泄漏出來的越多,星術士們就越容易研究出更高級的內容,這對於小程同學來說,可並不是什麼好事。
這個世界上,並不是最有價值的論文獲得最多的引用——也並不是有價值的論文瞬間就會被所有的學者發現。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是一個標準的反例,愛家的另一位愛迪生先生則是另一個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