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無比熟悉的世界(19) (第4/4頁)
志鳥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什麼利害?”黃宣饒有興趣的道。
“《大戴禮記》有云:水至清則無魚,昔日先帝劉邦。明姬適才聽聞賢者們即將離開,若是黃公願意,只說賢者們聽說司法嚴酷,心有所感,再爲老父求情,即便允公有所不滿,皇上也會允諾的。”
黃宣心叫厲害,這樣清晰的思路,如果是自己老媽或者某些後世學者,當然是看的清楚明白,但放在這個時代,卻鮮有哪位名士看清此節,就黃宣所知,那些爲蔡邕求情之人——大多也是當代名士,通常的論據都是,邕有大才。可是,有大才又能怎麼樣,對王允這樣的人來說,只有政治利益和虛名,才能改變他那顆理想主義的心——或許文人相輕,自漢已有。而蔡琰雖然不一定是靈機一動,卻絕對是剛剛補全的想法,因爲賢者們要離開這樣的消息,黃宣也是今天方纔得知的。
最重要的是,蔡琰不過二八年紀,卻能夠看懂王允的心思——“即便允公有所不滿,皇上也會允諾的”。就爲了聽明白這一句話,黃宣跟着老媽學了好幾年,還要看看現代關於王允的評價資料:王允這個人,是那種極其愛惜羽翼的名士,他只會在兩種情況下反對皇上對蔡邕的處置:蔡邕威脅到他的權利,換取更高的名望。
而蔡邕,卻絕不會滿足這兩個條件,故而,只要度過這次的危機,蔡邕就可以躲的遠遠的,安心着書立說了。
他一邊想,一邊又看了一眼貂蟬,小貂美眉其實也是聰明的緊,她若是先去求王夫人,走夫人路線,結果就大不一樣了,想到這裏,他敲了敲桌子,道:“我知道了,你們就在這裏等着吧。”
蔡琰立刻拜謝,黃宣忍住要看看她面容的慾望,轉身向南城去,路上還心癢的想“蔡文姬據說是相當漂亮的,逃難後被匈奴兵抓住,就因爲美貌送給了左賢王。現在有求於我,還殞身以報,爲什麼還把臉藏着”
等他見到王允和漢獻帝的時候,才反應了過來,哪怕就是要回去見見這蔡文姬的笑容,他也要把這件事辦妥了,按照現代理解,就是先付一半訂金,事成之後,再考慮付不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