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那時,毛澤東正處在政治生涯的低落時期,寧都會議後他被剝奪了軍事指揮權,心情和身體都欠佳的他在老朋友傅連暲的邀請下,來到福建長汀醫院休養。在長汀醫院後山散步的時候,毛澤東碰見了也在散步的羅明,羅明正在這裏養腰傷。高大的毛澤東消瘦得讓羅明很是驚訝,他們走到了一起。在常常一起散步的十幾天裏,羅明從毛澤東那裏得到了什麼教誨無從考證,但是隨後發生的事情足以說明,至少在如何抵制“左”傾路線的影響,如何避免死打硬拼的軍事指揮原則,如何爭取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等問題上,毛澤東說服了走在他身邊的這位年輕的共產黨幹部。
羅明結束休養後召開了福建省委會議,傳達了毛澤東的談話精神,並決定立即去福建的上杭、永定和龍巖地區開展游擊戰爭,以配合中央紅軍的反“圍剿”作戰。幾個月後,經過了游擊戰實踐的羅明寫出了《關於杭、永情形給閩粵贛省委的報告》,報告針對博古和李德現行的戰略戰術提出了不同意見:“積極行動,向外遊擊,打擊敵人的進攻”;靈活機動,“用最大的力量迅速的方法與最短的時間”,攻擊敵人的薄弱之處;把猛烈地擴大紅軍的運動與發展地方武裝結合起來,以鞏固根據地的邊緣地帶……報告的行文顯示出這位二十九歲的共產黨省委書記鋒芒畢露的性格:
如果只注意局部某一地方的轉變,不注意很好地配合起來,發展武裝鬥爭,那就請我們最好的領袖毛主席、項英、周恩來同志,任弼時同志,或者到蘇聯去請斯大林同志,或者請列寧同志復活,一齊到下溪南或者其他已受摧殘的地方去對羣衆大演講三天三夜,加強政治宣傳,我想也不能徹底轉變羣衆鬥爭的情緒!
可以想見博古讀到這樣的文字會多麼憤怒。羅明不但反對他的軍事指揮原則,還把毛澤東列入了“最好的領袖”,博古當即質問羅明:黨的文件和黨的提法什麼時候把毛澤東說成是“最好的領袖”了?毛澤東怎麼能和斯大林、列寧相提並論呢?
一九三三年二月十五日,蘇區中央局作出了《關於閩粵贛省委的決定》。決定表明福建省委之所以不執行積極的進攻路線,顯然是因爲“形成了以羅明同志爲首的機會主義路線”,而“這一路線對於目前革命形勢的估計是悲觀失望的,對於敵人的大舉進攻表示了張皇失措”。博古發動的“在黨內立刻開展反對以羅明同志爲代表的機會主義路線的鬥爭”聲勢浩大。先是羅明被撤職,毛澤東也因此更加孤立。福建省軍區司令員譚震林、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張鼎丞、省委常委郭滴人、組織部部長劉曉、團委書記陳榮等都受到批判甚至是撤職。接着,運動擴大到江西的蘇區,鄧小平、毛澤覃、謝唯俊、古柏都被撤了職,而他們毫無例外都是毛澤東的支持者。運動還波及中央紅軍,羅榮桓、蕭勁光、滕代遠、李井泉等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評。
如果不是蘇區的軍事形勢不斷惡化,這個運動很可能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博古後來在黨的七大上對此作出了這樣的自我批評:
蘇區中反對羅明路線,實際是反對毛主席在蘇區的正確路線和作風,這個鬥爭擴大到整個中央蘇區和周圍的各個蘇區,有福建的羅明路線,江西的羅明路線,閩贛的羅明路線,湘贛的羅明路線等等。這時的情形可以說“教條有功,欽差彈冠相慶;正確有罪,右傾遍於國中……”更沉痛的是由於路線的“左”傾錯誤,宗派主義的幹部政策,再加一個錯誤的“肅反”政策,而使得許多同志,在這個時期中,在這個“肅反”下面被冤枉了,誣害了,犧牲了。這是無可補救的損失。
對於羅明來講,他從沒想到自己會捲入如此巨大的政治旋渦。他本來的出發點十分簡單,那就是在國民黨軍的大舉進攻面前,紅軍必須糾正被實踐證明是錯誤的軍事指揮原則,盡一切可能保住中央蘇區。而對於毛澤東,羅明並沒有“吹捧”的初衷,因爲當時毛澤東已經失去了領導地位。羅明經歷過創立中國紅軍的艱苦歲月,他接受毛澤東的軍事思想是發自內心的。
中央紅軍大規模軍事轉移的前夕,羅明正在瑞金中央黨校擔任教務長的工作。因爲中央要求他挑選一百名優秀學員送到主力部隊去,他才預感到中央紅軍可能要有重大的行動了。後來,他和妻子一起接到了跟隨中央紅軍出發的通知。妻子謝小梅剛生完孩子十幾天,他們把孩子匆忙送給了當地的一位老鄉,然後踏上了長征的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