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風雄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煤這個東西在汝州不稀罕,但汝州城鎮當中的百姓還是燒柴的居多,誰讓汝州近山呢。這裏又不是北京城,人口上百萬,不燒煤燒柴火的話,整個應天府剃成‘禿瓢’也不夠使用的。
蜂窩煤這東西之所以在後世流行數十年,是有它自身的優點的,陳家只是稍微的一推廣,很快就流行整個魯山,接着衝出了魯山縣走向了整個汝州,整個豫西。
陳家並沒指望靠這個東西賺錢,就像骨瓷一樣,陳家圖的是能增加一點鐵料的應用度,同時繼續刷一刷自家的名氣,也不是給汝州本地土產的劣鐵尋找市場,尋找出路。那還用不着陳家去關心。
陳家出產的幾十萬上好鐵料雖然吸引住了整個汝州N多家喫鐵料鐵器這碗飯的豪強們的眼睛,但是汝州地界的肚量太小,在經歷了最初的一個月的瘋狂之後,襄縣窩點的汝州銷售總額頂多只能佔整體產量的十分之一。
汝州出產的上等鐵器是多了,從冬天到眼下的春天,都已經打到山西去了。可汝州本地的劣鐵繼續在生產,並沒受到衝擊和震動。當然,汝州本地的經濟利益團體收到的震動越小,他們的反彈力就越小,陳家暴漏的可能性就越低。
月產三四十萬斤鐵說起來量很大,可要真正的放到整個中原市場中去,根本激不起多大的水花。因爲這個時候民間對鐵料的需求度是遠大過滿清的鐵料生產量的。康熙年間,民間一斤好鐵價格只不過一分銀子,到了雍正年間鐵價就已經越過了一分半,現在是乾隆三十年,工部調用山西晉鐵的價格每斤鐵連買價帶腳費,以四分銀子計算。
我大清的鐵產量或許沒有減少,但是人口數量卻比之康熙時候大大增多。乾隆三十年,全中國的人口加一塊至少有兩億五千萬。再遲個一二十年,到乾隆後期,人口準準的超過三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