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小云要注意啦,我們可是請陳博士來做客的,喫飯的時候不談工作。”林將軍邊給我倒酒邊說。
林雲說:“我們這不叫工作,業餘愛好罷了。”
接下來,我們開始談論一些輕鬆的話題。我得知,林將軍是哈軍工的高才生,他學的是電子學,但以後沒有再接觸技術工作,而是轉到純軍事指揮領域,成爲我軍少有的理工出身的高級將領。
“您學的那些東西,現在怕只記得歐姆定律了吧?”林雲說。
將軍笑着說:“那你小看我了。不過我現在印象最深的不是電子學,而是計算機。那時我見過的第一臺計算機是蘇聯老大哥的,主頻我忘了,內存是4K,那4K是用磁芯存儲器實現的,裝它的箱子比那個書架都高。但與現在差別最大的還是軟件,小云成天向我吹噓她是一個多麼了不起的編程高手,但到了那臺計算機上,編一個3+2的程序都會她出一頭汗。”
“那時只有彙編語言吧?”
“不,只有0和1。機器不會編譯,你要把程序寫到紙上,然後一個指令一個指令地把它們翻譯成機器碼,就是一串0和1,這個過程叫人工代真。”將軍說着,轉身從後面的辦公桌上拿起一支鉛筆和一張紙,寫出了一長串0和1給我們看,“喏,這一串指令的意思是把兩個寄存器中的數放到累加器中,再把計算結果送到另一個寄存器中。小云你用不着華裔,這絕對正確,當時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居然編成了一個計算圓周率的程序,那以後,我對各個指令和機器碼之間的對應關係記得比乘法口訣都要熟。”
我說:“現在的計算機同那時其實沒有本質區別,最終被處理的仍是一串0和1。”
“是的,這很有意思。想想八十世紀或更早些的時候,那些想發明計算機器的科學家,他們肯定認爲,自己之所以是報,是因爲想得不夠複雜,現在我們知道,是因爲他們想得不夠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