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皇不恤昔日舊情 蕭瑀詰難曾經老友 (第2/9頁)
豆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貓撲小說www.mpzw.tw),接着再看更方便。
陳叔達負責唱票,唱一句,底下的官員哎喲一聲,或欣喜,或悲慘,充分體現了命運撲朔迷離的特性。
殿下這幫大臣亂套了,基本上,除了房玄齡那夥人,都覺得賞賜不公,嚷嚷起來,擾亂了正常秩序。這不能怪羣臣無禮,是李世民在唱名之前說的:“大家如果覺得不妥,儘可以提出來。”不妥就提出來,不提就忍着,於是沒人想忍,造成了現在這種亂嚷嚷的局面。正不滿着,一位大將跳將出來,指着房玄齡和杜如晦向李世民道:
“臣不滿!臣在關西舉兵,最先響應起義,房玄齡、杜如晦他們就整天蹲屋裏寫字,連敵人的一根毛都沒碰着,功勞卻排在我上面,我不服!”
敢這樣對皇帝老子說話,找死!
不過衆人一看,也就釋然。
該大將乃是李淵的堂弟,李世民的叔叔李神通是也。李世民看着李神通,哈哈訕笑了幾聲,“叔父起義之初首先響應,功勞不小啊!”衆人點頭,想要看看李世民如何處理。“但是……”李世民口氣一轉,說道,“那是爲了自己逃避災禍而已。”衆人有些愕然,李世民語速加快,“叔父不妨想想,竇建德作難的時候,您全軍覆沒;劉黑闥作亂時,您望風而逃。玄齡等人運籌帷幄,坐安社稷,論功行賞,本就該在叔父之前,叔父不高興,豈不是顛倒黑白了?叔父是我的至親,也是我尊重的人,可我不能因爲誰是我的親戚就對誰好,誰不是我親戚我就對誰不好。”
最後,李世民下了這樣一個結論:
“賞罰分明,國家纔有秩序可言!”
李神通愣在了那裏,他沒料到侄子竟然會清楚地記得他所有的敗仗。